第11章 壮年黄忠,万夫不当之勇(1/2)
第11章 壮年黄忠,万夫不当之勇
“将军既已设宴,可再添一席。”
“我等自荆州而来,沿途多遇贼匪侵扰,全赖荆州中郎将黄忠一路护持,方得安全。”
诸葛亮没有忘记向刘备提及同行的黄忠。
《礼》曰: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
虽年近五十,但黄忠体魄气力不减当年。
即便是十余年后的黄忠,在跟着刘备入川后都还能经常冲锋陷阵,勇毅冠绝三军。
若能早出十余年,威名或会更高。
“既是与军师同行,理当同请,军师可与黄中郎将俱来。”刘备没有多想。
见状。
徐庶低声提醒:“黄中郎将有万夫不当之勇,勇武不弱于关司马和张主簿,若非为子求医囊中羞涩,黄中郎将断不会为了钱帛而一路护持我等。将军不可怠慢。”
言下之意:黄忠很能打,且有机会招揽。
刘备还未开口。
一旁的关羽和张飞就不服气了。
张飞更是口快直言:“元直,你都没见过俺真正的武勇,如何断定黄忠武勇不弱于俺和二哥?”
关羽虽然没开口,但那轻抚美髯的动作和半眯的丹凤眼也暴露了不服。
徐庶轻笑:“张主簿久在北方,可曾听闻东莱太史慈?”
听到徐庶提及太史慈,刘备不由想到了那个自北海突围入平原求援的熊虎之士。
“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讬於君,惟君所以存之。”
铿锵义语,犹在耳前。
彼时的刘备,亦是第一次受到名士的推崇,在呼出那句“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后,更是尽起平原精兵往救北海,以报孔融“知其名”之恩。
而对有勇有义的太史慈,刘备更是厚礼相待。
可惜。
彼时的太史慈早已答应了同郡刘繇的邀请,常令刘备叹惜不能与太史慈共事。
如今再闻太史慈之名,刘备不由动容而问:“元直也识得太史子义?”
徐庶轻轻摇头:“我虽未与太史慈相识,但久在荆州也常闻太史慈之勇武。黄中郎将在荆州时,奉令镇守长沙攸县,常与太史慈交手。黄中郎将亦曾言,太史慈骑射武艺,堪称敌手。”
关羽和张飞对视一眼,方才的不服气逐渐消散。
能与太史慈堪称敌手,黄忠有万夫不当之勇就不是徐庶的虚言。
“大哥,你先回府,俺去请黄中郎将赴宴。”张飞言语变得兴奋,称呼虽然由“黄忠”变成了“黄中郎将”,但比试之心早已按捺不住了。
“三弟,不可无礼!”刘备轻斥一声,否掉了张飞的请命。
刘备能令诸多义士甘心追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刘备善于换位思考。
关羽和张飞关注的点在于“黄忠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弱于关羽和张飞”,刘备关注的点在于“黄忠为子求医囊中羞涩”。
这个时候的黄忠,为了给儿子治病,压力本就很大,压根就不可能还有心思去跟张飞比试武勇。
张飞若执意要比,反而会让黄忠厌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