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贾母进宫,迎春封妃(2/2)
更何况跟了贾璉等人去东南前线的部曲家將,都是久歷沙场的积年老卒,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手。
结果柳林镇一役,几乎丧尽。
她们荣国府的部曲好手,十去其七,元气大伤。
那往后,若是再有贾氏子弟去军中效力,想要去搏个军功爵位,想要去谋个封妻荫子,她又该拿什么资助这些儿孙呢?
贾母不由得想起几十年前,还是睿宗皇帝时期,老国公爷还在世的时候,朝廷征討西海沿子的旧事。
那几年,京中的开国勛贵们,几乎家家举丧,人人戴孝。
他们贾家,更是死了很多人。
而这一次,他们贾家死的人,可比那一年多太多了。
贾母擦了擦眼泪,继续往下看,然后看到了薛蟠没了左臂,却以一己之力,一炮轰死7敌酋犬养平八郎的事情。
看到这里,贾母不由得嘆息了一声,心说这薛蟠当真好命,竟然得了这般大功,
有了这桩大功,薛家往后便不再是商户,而是勛贵了。
再加上薛家又是外戚,看来薛家当兴啊!
往后说不得,她们贾家得和薛家搞好关係才行,若是能彼此联姻,那就再好不过了。
嘆息了一番之后,贾母继续往下看,然后便看到了贾芸左臂被斩,贾环右腿伤残。
贾母心中又是好一阵心痛,贾芸虽是旁系支脉,但贾家子弟泰半都是不成器的废物好不容易出了个贾芸,现在也成了独臂废人。
还有贾环,虽然她不甚待见这孩子,但不管怎么说,贾环总是她的亲孙子。
而且自从贾环从军之后,眼看著一天比一天有出息,而宝玉被处以宫刑之后,一天天的还像以前那般预不堪。
贾母心里清楚,荣国府的未来,多半要指望贾环了。
而贾环此时,也成了残疾之人,没办法在军中效力了。
贾环武將之路断绝,在文事上这孩子又不甚通,未来的成就估摸著也不会太高。
难道说,她们贾家,真的要后继无人了吗?
想到此处,贾母脸上的泪珠子,便像断了线一般往下掉个不停。
哭了一会之后,贾母擦了擦眼泪,又凝神往下继续看。
然后她便看到了贾蔷,虽说多处受伤,但无一处是致命伤,而且身体也未残缺。
摺子里还说,柳林镇一役,贾蔷指挥极为得力。
摺子里的字里行间,史都流露出对贾蔷的欣赏讚许之意。
贾母看到这里,心中稍稍有了点欣慰。
贾家终於出了个人才,虽说贾蔷是寧国府之人,但寧荣两府俱为一家。
都是贾氏子弟,对贾母来说,都是一样的。
贾母心说,宝玉是完全没指望了,贾环又残了,看来以后要指望贾蔷,来光耀贾家的门媚了。
贾母老怀大慰,双手捧著摺子,继续往下看,便看到了贾璉阵亡这四个字。
贾母瞪大了双眼,好似不敢相信一般,低头看了一遍又一遍。
等再三確认之后,贾母哭著喊了一声。
“璉儿!”
便眼前一黑,身子往旁边一歪,昏死了过去。
幸亏汪安一直站在贾母身旁,见状连忙一把將其扶住,这才没有让贾母栽倒在地,磕碰出什么事儿来。
早在一旁候看的王君效,也紧忙上前救治。
没一会工夫,贾母便幽幽醒转过来。
只见她面容枯稿,眼神黯淡,一句话也不说,只是躺在那里默默流泪。
贾母最宠爱的孙子,自然是贾宝玉无疑,但贾璉是她的长子长孙,她又岂能不疼爱有加呢?
更何况她的长子贾赦没了,贾母经歷了一回白髮人送黑髮人。
而现在,她的长子长孙,她的璉儿也没了,又让她再一次白髮人送黑髮人。
如此巨大悲痛,也不知道贾母能不能撑得过来?
见贾母昏,李崇和探春,迎春连忙围了过来。
探春和迎春更是泪流满面,啜泣不止。
见贾母幽幽醒转,李崇这才放下心来,他俯下身子,拉看贾母枯瘦的手掌,温言说道。
“老太太,胡玉娘快要生了,元春也快了,你马上便要当曾祖母,要当曾外祖母了,
你可得挺住啊!”
贾母闻言,原本黯淡的双眼,这才渐渐有了几分神采。
是啊,玉娘要快生了,再过几个月,元春也要生了,这是贾家的大喜事,她可不能在这个时候倒下了。
至於璉儿,她的璉儿,贾母又不由得泪眼滂沱。
在宝玉受宫刑之前,她都想著给宝玉留个后。
在璉儿从军之前,她怎么就没想到,也给璉儿留个后呢?
毕竟战场之上,刀枪无眼,她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节,怎么就那么糊涂呢?
想至此处,贾母心中又是悲慟,又是愧恨,整个人又抽泣了起来。
贾母一共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
贾赦又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璉,次子贾琮。
可方才她看摺子之时,並没有看到贾琮的名字。
琮儿,她的琮儿可不能再出事了。
琮儿要是出了什么事,荣国府长房便死绝了,她怎么对得起已经死了的长子贾救,又怎么对得起老国公爷呢?
想至此处,贾母心中一慌,拉著李崇的手腕,急声问道。
“陛下,贾琮,贾琮他....
,
贾母话刚出口,李崇便拍著她的手掌,安慰道。
“你放心,贾琮安然无恙,在未开战之前,贾琮便去给史报信去了,而且朕已经下旨,除了贾蔷之外,你们贾家其他子弟,养好伤之后便让他们回京,柳林镇一役,你们贾家为国靖难,死了太多的人,不能再......”
说到这里,李崇嘆息一声,也有些说不下去了。
得知贾琮没事儿,贾母这才放下心来。
只要贾琮还在,荣国府长房便没死绝,便后继有人了。
正在此时,只听李崇沉声说道。
“此番柳林镇一役,你们贾家功劳极大,至於如何授勋,如何封爵,要等史那边理清具体战况,上了请功摺子之后,朕才能依照各人功劳予以封赏,
不过你放心,你们贾家於国有功,朕是不会亏待你们贾家的,在未封赏之前,朕先赐你几道恩典吧!
依照宫规,你每隔旬日才能进宫一次,朕现在赐你隨意出入宫禁之权,往后你可以隨时进宫来看望元春,看望黛玉,探春,和迎春她们。”
不等贾母谢恩,李崇继续说道“你年纪大了,腿脚不甚灵便,朕赐你一架步,往后你进宫来,可以乘坐步,无须再走路了。”
隨意出入宫禁,以及紫禁城骑马或是乘坐步,歷朝歷代都是皇帝礼遇功勋卓著的老臣,才会特地给的恩典。
一般臣子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近几十年以来,只有已经死了的胡玄机,曾经被先帝元和帝这般礼遇过,
即便是內阁首辅李守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多年,功劳也不算小,年纪也大了,但李崇都没有赐他这两道恩典。
对此,贾母自然心知肚明,她对李崇更是感恩戴德,便要挣扎著起身,向李崇叩头谢恩。
不料,李崇伸手按住了她,愣是不让她起身行礼。
“老太太,你先躺在这里缓缓,今儿也別回家了,等好些了便去探春宫里歇息,等明日见过了元春之后,你再出宫回府吧!”
说著,李崇又叮嘱道。
“元春月份大了,不能大喜大悲,这件事还是先瞒著她,等她生下孩子之后再告诉她吧,明儿见了元春之后,你可莫要露出悲容来才好。”
贾母双眼含泪,默默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与此同时,贾母心里除了悲慟,更有了一点安全感。
这些年以来,她一直为贾家的未来,为荣国府的未来而忧心不已。
她放下国公夫人的脸面,费尽心思为陛下搜罗美女,为陛下进献银子,为的就是让陛下看在这些情分上,善待她们贾家,善待她们荣国府。
而现在,柳林镇一役,贾璉阵亡,贾环,贾芸身受重伤,还阵亡了那么多贾家的部曲家將,贾母心痛之余,更有些放下心来。
她知道,凭藉著这桩大功,以及宫里的元春,黛玉,探春,迎春等人,至少在陛下这一朝,她们贾家会稳若泰山,谁也动不了她们贾家了。
而陛下今年才十六岁,春秋鼎盛,少说还能御极四五十年。
至於四五十年之后,到了下一任皇帝,有柳林镇这件大功做底子,只要她们贾家子弟不作死,不去参与夺嫡之事,不去做那投敌叛国,或是谋反之类的勾当,她们贾家也是安全无虞的。
一想到这里,贾母又是伤心,又是高兴,一时间心里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
再说李崇,他扭头看向贾探春。
“你弟弟伤了右腿,军中是不能呆了,不过你放心,等他回京之后,朕会重用他的。”
贾探春闻言,不由得转悲为喜,连忙跪下叩头谢恩。
李崇点点头,又看向了贾迎春。
要说今日这武英殿之內,除了贾母之外,谁最伤心难过,那无疑便是贾迎春了。
在荣国府之时,贾璉虽然和贾迎春关係一般,平日里也不怎么照顾这个同父异母的妹妹。
但不管怎么说,贾璉总是贾迎春的兄长,而且是唯一的亲哥哥。
此时贾璉阵亡,贾迎春又怎么可能不伤心难过呢?
再加上贾家其他人,贾蔷,贾环,贾芸都只是受伤,唯独贾璉一人阵亡。
如此两相对比之下,迎春无疑更伤心欲绝了。
李崇看看贾迎春,嘆息一声道,
“你兄长贾璉阵亡了,朕会封他高爵以彰其功,他没有留下什么子嗣,等你弟弟贾琮有了孩子之后,朕会让贾琮过继一个给你兄长,也好为你兄长延续香火。”
贾迎春闻言,红著眼圈,泪流不止,便要跪下谢恩。
不料,李崇一把抓住她的柔嫩小手,温言道。
“先別急著谢恩,朕还有一道恩典给你,因为你父亲的缘故,你成了罪人之女,即便是进宫服侍朕,也没法子给你名分,
现在你兄长为国捐躯,功劳不小,朕便免了你的罪人之女,封你为靖妃,以纪念你兄长为国靖难的功绩。”
李崇话音未落,贾迎春便紧紧咬著手帕子,哭得泣不成声。
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她的后妃之位,竟然是靠她哥哥贾璉这条命换来的。
如果有得选,她寧愿不要当什么靖妃,她更希望她兄长贾璉好好的,哪怕是像往常那样不怎么理会她,不怎么照拂她,只要她兄长贾璉还活著就好。
可惜,她哥哥贾璉已经阵亡了。
贾迎春啜泣不绝,探春在旁边安慰了好一会,迎春这才慢慢止歇。
这会儿,贾母也终於缓了过来,脸上也有了几丝血色。
李崇命人抬来步琴,抬著贾母去长春宫安歇,並让王君效也跟著一起去,贴身照顾贾母的身子。
等贾母,探春,迎春几人走了之后,李崇又拿起史那份摺子的留档副本,嘆息了一声,便出了武英殿,往薛宝釵的翊坤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