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这深处是怎么个深法?(2/2)
她心里颇为讚赏这位杨家令的情商之高。
此话既维护了公主殿下的立场,又给了她们台阶下,还缓和了气氛,既表明了作诗的態度,又直言“才疏学浅”,谦虚的同时,还留了迴旋余地,可谓一举数得。
她心中暗,这位杨家令这些年来能从一个小小的家令一跃成为天后眼前的宠臣,光靠才能显然还不够,除了才学之外,还有极高的情商。
想必数十年之后,这位杨家令必然是大唐朝中的顶樑柱之人。
她心里想看这些,自光看向杨易更加炙热。
有才能的男人固然吸引人,但许多有才之人亦是孤傲之人,而面前这位杨家令却不是这样,立世有崑崙砥柱之能,处世具兰溪润物之巧。
也难怪这位公主殿下会不顾公主之尊爱上这位杨家令了。
长孙璃月在一边微微頜首,看向杨易的眸子亮晶晶的。
尉迟秀和红袖双手捧脸,颇为期待地看著杨易。
作为最熟悉杨易的人之一,她们很清楚这位杨家令除了治国之才外,对於诗词歌赋也极为精通。
只是这位杨大哥从来不喜欢以诗词歌赋炫耀,否则,那长安城內的什么才子都得给他提鞋都不够。
迎著眾人的目光,杨易轻轻一笑,略作沉吟,隨即便道:“三光物態弄春暉,莫为轻阴便擬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眾人一时静謐,不少人颇为惊讶的看著杨易。
她们虽然早就知道这位杨家令有才,但这般即兴之下,倒也没指望杨易作出多么优美的诗词,然而杨易刚刚吟诵的那首诗绝对算得上上佳之作。
霍王妃若有所思,眸子亮晶晶地盯著杨易,嘴里念叨著“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不知想到了什么,她脸色突然飞红起来。
尉迟秀忍不住道:“杨大哥这首诗还真是上乘之作,尤其是最后两句,意蕴颇深。”
尉迟秀虽然年纪小且出身將门,但其父从未落下对她的文学教导,再加上她自己也有天赋,所以对於诗词方面还是颇为精通。
长孙璃月轻啜一口茶水,微微頜首,看向杨易的目光中丝毫不掩饰欣赏。
即便以她挑剔的目光看来,这首诗词也绝对算得上极品之作。
首句展现了山水的蓬勃生机,后两句更是將一首写春日山景的诗得以升华,“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以自然现象寓人生真諦。
在长孙璃月看来,这与禪宗的“不避红尘,方得真静”哲理相通。
不愧是她看中的男人,隨便作的一首诗便足以让那些自谢才子的人汗顏。
公主殿下这会儿也没那么生气了,目光炯炯地看著杨易,嘴角露出一丝自得,颇有些拿著心爱的情郎在一眾外人之间炫耀的自傲之感。
气氛安静了一会儿,隨即眾人便纷纷夸讚起来。
一位贵妇人笑意盈盈道:“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杨家令这诗写得真美呀!”
其余等人也是纷纷道。
“不错,寓情於景,果然是好诗词。”
“杨家令不愧是大唐的才子。”
“这首诗若是放到长安,不知道会羞愧多少自翊才子之人。”
“与那些整日靡靡之音、风雪月的所谓才子比起来,杨家令这首诗可谓是让人耳目一新。”
?
旁边的霍王妃嘴角含笑,她忽然靠近杨易,小声道,“杨家令这后两句当真是足以名垂千古,只是不知道这“云深处”是有多深,“沾衣”又是怎么个沾法?”
杨易嘴角一抽,这正值虎狼之年的深闺怨妇也太可怕了些,他一首诗都能解读成这般暖味的模样,著实是让他大开眼界了。
一时间,即便是他也是无言以对,跟这些成婚后的妇人相比,他反倒害羞的像个新兵蛋子。
诗会的眾贵妇们被杨易的一首诗推向高潮,这会儿纷纷热烈起来。
不少贵妇拿出自己写的诗,请这位杨家令品鑑。
不过在杨易看来,这些诗词大多是哀怨之词,颇有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
但是总的说来,这些贵妇们出身高贵,也或多或少有些才学,诗词总体质量倒是让他颇为意外。
便是连一边看戏的尉迟秀也是俏脸红扑扑的,准备作首诗,让她的杨大哥帮忙看看。
过了好一会儿,便到了中午,那些奴僕们已经將桌椅摆好,准备给这些贵妇们上菜,
诗会便瞬间变成了如露营春游般的场景。
待眾人坐定,太平公主却是忽然当著霍王妃的面,朝著杨易道:“我有些渴了,你去山下的竹林中给我摘一些果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