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我来帮公主殿下灭火!(2/2)
那她昨天判断错了?
等等.....这事先不提..
这廝居然戏弄她?
不是,她抄了半宿,都白抄啦?
【叮!情绪值+100】
一香之后。
公主殿下告別母后,愤愤不平地从含元殿离开。
“这廝实在太可恶了,居然戏弄本宫,定要找他算帐。”
公主殿下怀著鬱闷的心情,很快打听到了杨易的所在,这廝居然跑到了太常寺?
半个时辰之后。
太常寺內。
杨易正在跟太常寺的官员商议,將新罗国的神话人物檀君记录到《正祀录》
里面,將其打成一个“山淫祀”的级別,並且让这群太常寺的人去找一些熟悉的道家真人,佛家高僧来將此事影响扩大。
毕竟,他们这些官员再怎么宣称打击对方的封建迷信,还不如让专业人土来。
大唐境內的高僧、道士可是不少,这些人在宗教信仰方面有著一定的权威,
让他们来打击新罗国的封建迷信,这叫专业对口。
太常寺的官员自然是唯唯诺诺,听从杨家令的吩咐。
杨易谈到一半,便听到有官员进来稟报。
“杨家令,公主殿下驾到,说是要见您。”
杨易隨即朝太常寺的诸位官员笑道:“大概的章程便是这般,后续若是再有变化,我会再来与几位商议。如无变动,便一切按计划行事。此事便交给刘太常卿了。”
太常寺卿刘礼闻言,授了授鬍鬚,微微一笑。
“好叫杨家令知晓,此事交给下官,必然配合杨家令一切的行动,还请杨將军放心,若无其他事宜,下官等人便先告退了。”
他们几人也是有眼色的,知晓公主殿下来找杨易,当然不会在这里继续当a
明晃晃的大灯笼”。
待那几个人从侧门快步离开,没过多久,公主殿下从门口走进来。
太平走进来先是警了一眼,屋內並没有见到其他官员。
她面沉似水,倒也没有直接质问杨易,而是淡淡道。
“你到太常寺不是有公务吗?怎么就你一个人?”
杨易笑道:“他们听到公主殿下来了,当然不想在这里当个明晃晃的大灯笼,就全都走了。不知公主殿下匆匆来此找我有什么事情?”
太平知道屋內没人,便不由得脸色一垮,凤眉起,叉起腰来,忿忿不平。
“本宫今日去找了母后,可母后跟我说,根本就没有罚本宫抄写《诫公主书》二十遍这一回事。你这斯居然敢骗本宫,本宫昨晚可是抄了半宿!”
杨易笑了笑,故作无辜:“是吗?天后娘娘居然没有这么说吗?那看来是微臣记错了吧?当真是对不住公主殿下了。”
太平闻言一滯,有些懵逼的看著杨易。
“这就没啦?本宫抄了半夜,抄得手都酸了,你说声对不住就完了?”
杨易双手摊开:“那公主殿下想要做什么呢?是要將微臣十八般捆绑,还是要骑到微臣头上?光天化日,古道热肠,微臣全都应著,不过提前说好了,捣蛋不行。”
太平公主听得眉头紧皱,黑白分明的眸子中满是茫然。
这廝的话,她怎么一个也听不懂?
她很快注意到杨易似笑非笑的眼神,立刻反应过来,这廝十有八九没说什么好话。
她脸颊微红,呸道。
“你这廝胡说八道些什么?什么乱七八糟的?”
杨易並没有回答公主殿下的话,而是忽然认真道。
“公主殿下来问责微臣,其实微臣倒也想要问公主殿下一个问题。”
“昨日天后娘娘叫微臣过去,分明是为了新罗一事,哪里是跟胸衣有关?”
“结果公主殿下却叫微臣到了含元殿,去向天后娘娘请罪。”
“殿下可知道微臣当时可谓是进退维谷,让公主殿下给坑惨了。”
太平公主闻言,脸色顿时有些汕汕。
她倒是把这事给选择性地忘掉了。
这样算起来,自己可是先坑了杨易一手,他坑自己一手好像也是理所当然扯平了。
杨易笑而不语,公主殿下脸色阴晴不定。
许久公主殿下轻哼一声。
“本宫当时只是误判了,这就不能怪本宫呀。”
“实在是当时太巧合了,本宫刚从含元殿出来,母后就叫你过去,本宫被误导了倒也能理解。可不是本宫想要坑你,但是你就不一样了,你就是在故意戏弄本宫。”
杨易闻言嘆了口气:“如此说来,公主殿下的火气还是很大,是吗?”
太平公主雪白的下巴抬起,撇撇嘴:“不错,本宫现在的確是火气很大。”
杨易认真地点了点头,目光带著笑意看向太平公主。
“正好,微臣来帮公主殿下灭火。”
太平:“???”
半个月后。
新罗国都城,金城。
位於金城最中间的位置是一座以“三山一轴”轴布局的皇宫。
皇宫正殿沿南北轴线展开,两侧分布十二座偏殿,象徵著新罗国十二代王系血脉。
整座皇宫颇为华丽,屋顶以青灰色陶瓦覆盖,层层叠叠,丹朱色土墙高耸。
皇宫的屋顶是歇山式与攒尖式相结合,正脊两端有青铜鎏金三足乌为饰,屋脊以陶製的火焰形脊分层排列。
殿前双凤朝阳御道,以汉白玉雕刻,“门窗以高句丽的褚皮纸糊上,绘有木槿纹,屋檐之下悬看错金银惊鸟铃。
整座皇宫,每一处都充满了新罗异族风情。比起大唐金碧辉煌的皇宫,虽然远远不如,但是在金城內便是无与伦比的权力中心。
殿內一个年约三十左右的年轻男子赫然而立,身著深细色圆领右社广袖袍,
前襟绣有三足金乌逐日,袖面绣有海浪八宝纹,肩部缀有鎏金铜质护肩,下摆呈海浪逐日弧度,头戴鎏金铜製三山冠,冠上缀有东珠九颗。
其人面容俊朗,留了一撇小鬍子,眼神凌厉。
他扫了一眼面前的几个心腹重臣。
“这么说来,大唐到现在都没有动静?”
为首一人微微摇头:“那位天后娘娘至今没有採取任何举措。”
金政明闻言眉头皱起,喃喃道:“寡人已经做好了被大唐责难的准备,结果这大唐却是丝毫动静也无,难道他们不在乎契丹的松漠都督府辖地吗?”
殿內眾人面面相,没有人能回答这位神文王的问题,
便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一个穿著红色宽袖袍服、上面绣有卉云纹的男人走了进来,面色似乎有些难看,他向金政明行了一礼,语气急促:“大王,出事了。”
金政明闻言,眉头一紧,盯著那官员沉声道。
“怎么了?”
那官员连忙道。
“大唐在熊津江口发现了一尊百济的古碑,上面刻有『新罗王族乃周武王灭商所逐之箕子家奴”的字样,背面还刻有我族先祖给姜子牙牵马的形象。”
“现在这石碑的拓印图不知道被何人传出,已经在武珍州附近大量刊印,广为流传。”
“整个武珍州的子民都在討论我新罗族原本是不是中原人的奴隶,被周人赶到此处才发展出新罗族的,那些百济遗民、高句丽逆贼,更是一个个骚动起来,
到处煽风点火,不少已经臣服的百济、高句丽贵族又有些蠢蠢欲动,似乎耻於服从我新罗统治。”
说罢,他从怀中掏出一张布帛呈给金政明。
“大王,此乃石碑的拓本。”
殿內几个官员颇有然,目光紧紧盯著这张布帛。
金政明脸色一沉,接过这张布帛,將其翻开,上面有古韵颇足的古篆,还有那张栩栩如生的牵马图。
他眼睛条的凸起,手指捏紧,恨不得將这画帛上牵马坠的祖先画像给揉碎在掌心里。
“无耻之尤,无耻之尤!”
“什么百济古碑,恐怕是他们自己埋下去的吧?”
金政明脸色阴鶩,脖子处青筋暴起,似乎是越想越气,忍不住一脚端翻旁边的鹤形香炉,炉灰扑落在绣著三足乌的王袍前襟,他也丝毫不在意。
“这群唐狗,竟敢把寡人血脉说成箕子家奴?”
“我新罗王室乃檀君嫡脉!是天神与熊女诞育的圣种!他们这群啃著羊骨头长大的关陇蛮子,也配污衊寡人的血脉?”
整座殿內,唯有这位新罗王的愤怒咆哮之声迴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