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公主殿下不好啦!杨家令被窝里有一只大老鼠!(1/2)
第126章 公主殿下不好啦!杨家令被窝里有一只大老鼠!
一个时辰后。
公主殿下离开含元殿。
公主府內。
“所以这不是你故意的?”
太平雪白的下巴抬起,语气冷淡。
杨易笑眯眯道。
“当然不是。”
“將公主殿下的形象作为发行的第一代邮票,本来也是微臣早就想好的。”
“邮票只要发行,就会流传於民间,若是能够叫百姓们时时刻刻的都想起此造福万民的邮政体系是公主殿下首推,那就能让公主殿下的名望不断上涨....:
,
“这样的计划当然是要让天后娘娘审阅的。”
“莫非天后娘娘因此邮票,跟公主殿下说了什么?”
太平一滯,若无其事道。
“那倒没有。”
“母后觉得没什么问题。”
“反正你要按照不同的里程,设置邮票,也不可能只限於一种邮票。”
“用本宫的形象作为其中一种,能有什么问题?”
“只是这种事情应该跟本宫先行商议一番...:
“以免本宫措手不及。”
杨易微微一笑。
“微臣以为公主殿下会看奏章。”
太平:“
,
她双手抱胸,饱满的胸脯挤出一道深深的沟壑,轻哼一声。
“这么说来,还是本宫的错了?”
杨易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气的公主殿下枝乱颤,差点扑过去咬人。
这时.
红袖小脑袋探进来,小心翼翼道。
“公主殿下,杨家令,奴婢没打扰你们吧?”
太平:
说得好像她跟杨易是在偷偷摸摸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一样!
她没好气道。
“进来吧.
“说吧,有什么事?”
红袖这才走进来,恭敬一礼,
“杨家令,有一封你的信。”
杨易一愣。
“信?”
旁边的太平凤眸警惕起来。
“什么信?”
红袖挠了挠头,呆萌道。
“好像是淮南道那边的信,是一个商人带过来的。”
“说是杨家令的老师让人带过来的。”
“老师?”太平和杨易纷纷一愣。
太平有些古怪的看了一眼杨易。
这廝怎么一副茫然的样子?
杨易眉头紧锁,旋即回忆起来。
原身在家乡的时候读书的確是拜了一个老秀才为老师,似乎还跟原身的父母熟悉。
不过,自从他穿越过来之后,並未去刻意想起从前,所以这些记忆稍显模糊。
在长安需要注意的事情太多,哪里还能记起之前的一些事情?
现在稍微回忆一番,的確是发现了有这么一位老师。
不过他带入视角去回忆这些记忆,也不过是跟看纪录片似的,並未有太多的感情。
太平见杨易没声,轻咳一声。
“送信的人呢?”
红袖眨了眨眸子。
“领了赏就走了,那人与杨家令的老师也不是很熟,只是被託付送信过来。”
“信在这儿.....
她从怀里拿出一份信。
麻纸信封密封,用蜡漆封好,泛著油黄色的色泽。
杨易挑了挑眉,旋即接过信封,感受著上面的淡淡香气,知道这丫头应该是拿到信就立刻揣兜里跑过来找他了,他轻笑道。
“多谢红袖了。”
红袖脸色一红,扭捏道。
“杨家令客气了。”
太平眼皮一跳,语气冷淡。
“你不看看这信里写著什么?”
公主殿下的“提醒”似乎带著几分不忿的意味,让旁边的红袖不敢再笑,老老实实待在一边。
杨易微微一笑,旋即將信封拆开。
信上写的內容並不多,颇为简短,只是略微寒暄了几句,旋即將真正的目的道来。
杨易眉头微微一。
信里说原身的父母所葬之地,被户曹的儿子侵占,卖给了外地商人用来承包鱼塘。
承包鱼塘就要挖掘土地,原身父母的坟墓葬在那块地上。
这要是进行挖掘,原身的父母可就要曝尸荒野。
也难怪他这位老师会专门写信託人送来了。
他穿越过来,父母就已经去世,要说感情那是没有的。
不过好列也是他此世的父母,坟都要被人掘了,他当然不可能无动於衷。
旁边的太平敏锐的察觉到他的情绪似乎有些不对,旋即道。
“怎么了?”
“是发生什么事了?”
“若有要事,將府內四百侍卫带去。”
杨易眼皮一跳。
公主殿下的脾气还是太“直率”了。
他能有什么事情要带整整四百个全副武装的精锐去的?
去占山头么?
不过心头倒是一暖,这也算公主殿下的较为“硬邦邦”的关心了。
“家中发生一些小事,公主殿下不必担心。”
杨易摇了摇头,微笑道。
“不过微臣恐怕要赶回去一趟,倒是要向公主殿下请个假了。”
太平凤眉微微起,若无其事道。
“也好,正好本宫耳朵能够清净一段时日。”
杨易莞尔。
片刻后。
天色渐渐昏暗。
杨易已经將马车备好,准备明日出发。
闺房內。
太平面无表情。
“他看信的时候,你看到什么没?”
红袖摇了摇头,了嘴。
“奴婢什么也没看到。”
太平瞪了她一眼。
“真是没用。”
“你不是站他旁边么?”
红袖委屈道:“公主殿下,奴婢没有杨家令高啊。”
太平:
红袖眨了眨眸子,小声道。
“公主殿下,要是您担心杨家令,可以明日跟他一起回去。”
太平冷笑起来。
“笑话,本宫怎么会担心他?”
“再说了,本宫现在怎么好离长安?”
红袖认真道。
“光是驛站的事情朝廷就不知道要商量多久呢“公主殿下留下来也没什么事情。”
“要是去一趟楚州,应该不算什么吧。』
太平眉头一紧。
红袖这丫头说的好像也有些道理。
她沉默了一会。
“那你去吧。”
红袖一愣,脸色有些茫然。
“殿下,奴婢去哪?”
太平没好气道。
“还能去哪?”
“当然是给本宫送个口信给母后,本宫要离开长安一段时日。”
红袖恍然,连忙点头。
“是,殿下。”
翌日。
一大早起来,杨易並未看见公主殿下,本来还准备告个別,当下也只能先是先上马车他刚刚掀开马车的帘子,便见到里面的公主殿下正襟危坐。
公主殿下冷冷道:“你起的太迟了,不是今早要早点赶路吗?”
“还有,本宫的马车不是已经借给你了么?”
“为什么不用?”
旁边的红袖一脸肯定的点点头。
这马车太小了,哪有公主殿下的马车坐的舒服?
杨易:
这位公主殿下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捨不得他?
他本想调侃两句,却见公主殿下的耳根有些发红,就忍住没哎声。
不然这位公主殿下说不得“羞愤”而走了。
杨易迎著公主殿下略带游离的目光,轻咳一声。
“那要不......换车?”
淮南道。
此道地处交通要道,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樑,因背靠丰富的水利,漕运非常发达。
整片江南地区的漕运物资都必经两淮转运到洛阳和长安。
淮南道包括扬州、楚州、滁州、和州、濠州、庐州、寿州、光州、蘄州、申州、黄州、安州、舒州、沔州,范围辽阔,农业资源丰富,水运便利,辖有数百万人口,让其在整个大唐两京十道之中,也是颇有份量。
“还有多久?”
“快了,公主殿下你这个问题已经问了有十多遍了。”
“你这句快了,也说的挺久了。”
“乡县里的路难免有些顛簸。”
一辆长约丈许,宽七尺,高六尺的马车缓缓行驶在土路上,马儿神骏,四啼如雪,鬢毛犹如云层一般层层散开,从不低下的头颅高高昂起,仿佛也知道自己的身价不菲,马蹄落在土路上,溅起一地尘土。
此地名为景县,临近楚州不太出名的小县城。
这官道自然也不可能如长安那般修一条直道出来。
好在今日没有下雨,否则这马车就难以行驶了。
在马车后面约莫二三十丈的距离,一队便装的侍卫紧紧跟隨。
虽然只有十余人,但是却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半个时辰后。
马车入县城。
在一处接近县城郊外的村子停下,此处名为黄村。
如此神骏的马儿当然引得不少人的注意,不过他们都看得出来这马车上坐著的不是一般人,只敢小声嘀咕討论,面露艷羡。
片刻后。
在一处破旧的院落面前停下。
车帘掀开。
杨易走了下来,警了一眼记忆中的“家”。
红袖扶著公主殿下下了马车。
太平看了一眼面前的院落,陷入沉思。
面前的院子墙壁颇为斑驳,破旧的木门有些褪色,不过依然能够看得出当初朱红色的印跡。
推开远门,里面则是荒草,旁边的松柏倒是亭亭如盖。
整个院落略显破旧,不过除了杂草之外倒是没有其他,
公主殿下心里有些古怪。
这种贫寒出身,居然能够养出来这廝这般天纵奇才?
旁边的红袖也有些惊讶,红润的嘴唇微微张开。
她感觉自己家里就已经挺穷了,跟杨家令一比还是个富农。
杨易倒是没有她们俩感慨这么多,只是微微一笑。
“倒有这么些年头没有回来了,恐怕要好好打扫一番。”
“公主殿下稍坐...
1
太平挑了挑眉,警了一眼旁边的红袖。
“本宫也来搭把手。”
红袖会意,旋即上前帮杨家令收拾屋里。
半日后。
院子整理后,变的乾净了许多。
杨易则是准备去拜謁一番那位老师。
“公主殿下要一起去?”
杨易一愣,有些然的看著面前的太平公主殿下。
太平雪白的下巴微微抬起,淡淡道。
“呆在这里也颇为无趣,不如跟你一起去看看。”
“本宫倒是要看看能够教出你这廝的老师,是什么模样?”
杨易然,旋即笑眯眯道。
“也好。”
半个时辰后。
村头一处小院。
杨易轻轻敲门。
嘎吱。
木门拉开。
一个头髮灰白的妇人打开门,见到杨易先是一,旋即有些惊喜。
“是子安!”
杨易微微一笑,跟记忆里的形象对比了一番,行了一礼。
“师母.
“你这孩子还这么客气干什么?”
“老头子,还不赶紧出来看看,你看看这是...
吴氏刚一拉住杨易的骼膊这才注意到后面还站著两女。
她微微一愣,待看清太平的模样,顿时面露惊讶。
这小娘子长的真俊啊。
旁边那丫头长得也標致。
太平微微眉,並非是公主殿下厌恶吴氏的打量,而是心里忽然有些不知所措。
这是那廝的师母,那廝父母双亡,这便是那廝仅剩下的最亲近的长辈了。
她心里忽然有些紧张起来。
还没等到她开口。
忽然便见到吴氏热情的拉著她,笑眯眯道。
“是子安的媳妇儿吧。”
啊?
太平、红袖一愣。
红袖刚准备开口,却见公主殿下红著脸,没哎声,当下犹豫了一会也没解释。
吴氏颇为热情的拉看太平走了进来。
“子安什么时候娶了这么俊俏的媳妇儿,竟也不说一声,否则我跟老头子定然要跑到长安去祝贺你们俩。”
杨易警了一眼没声的公主殿下,嘴角微微翘起一抹戏謔,旋即道。
“好叫师母知晓,这里到长安还是有些远的。”
“学生不忍夫子和师母长途跋涉,也就没有说。”
吴氏警了一眼太平和杨易,笑呵呵道。
“你爹娘在底下若是知道你找了个这么漂亮的妻子,也定然高兴了。”
她说话间又喊了一嗓子。
“老头子,还不赶快出来。”
“子安来了。”
“来了,汝休要催。”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走了出来,身著青色儒袍,头髮梳理的一丝不苟,面色清瘤,眉毛浓厚,板著脸,看起来颇为严肃。
来人正是曾经教导杨易的老师,孙昌。
孙昌见到杨易,眸中露出一丝高兴,待看到后面的太平、红袖两人,顿时一。
旁边的吴氏见缝插针,笑呵呵道。
“这是子安的妻子,叫.....叫....
她顿时愣住,刚刚一高兴就把这小娘子拉进来,倒是忘了问叫什么了。
杨易笑了笑,也不打算再跟公主殿下开玩笑,准备向孙昌和吴氏介绍一番公主殿下,
还没等他张嘴,却见公主殿下羞羞答答的行了一礼。
“夫子、师母,唤我令月便是。”
“这是本......我的丫鬟红袖。”
红袖也连忙行了一礼。
吴氏笑起来。
“好名字,好名字啊。”
“红袖小娘子也生的標致。”
孙昌授了授鬍鬚,摇头晃脑道。
“於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这名字取的好啊,应当是..:::
旁边的吴氏拍了一下他的胳膊。
“老头子,再念叨了,赶紧的,把桌子收拾收拾,正好吃饭。
孙昌哑然,只得无奈摇摇头。
片刻后。
一张擦的乾净的几乎包浆的木桌上放著一些菜餚。
一道葵菜汤、煮菠菜、蒸鱼、醃肉,还有些薺菜、韭菜。
孙昌满意的看著面前丰神俊朗的杨易,不由得讚嘆道。
“你当初去了长安,说是要当公主府的家令,如今看来,倒是挣出些名声了。”
“哪怕是在这景县,都能听到杨家令的大名。”
“你那红薯的確是造福百姓,功德无量。”
作为水利发达的淮南道,商人来往极多,消息也颇为灵通。
一个红薯就已经让不少人听说过了“杨家令”三个字。
杨易认真道。
“夫子曾教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子安一日不敢忘却。”
旁边的红袖大著胆子道。
“夫子,您还不知道吗?”
“现在杨家令可是升县伯了!”
县伯?!
孙昌心里一震。
哪怕他只是个村头教书的老书生,也知道伯爵的含金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