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再赴纽约(2/2)
华山上,处处是扶危济困的感人场景,几乎所有香江报纸电台的记者,都冲向华山抢新闻,香江沸腾了!
《民报》创办的最初几年,没有自己的物业,频频搬家。起先在中环,继而搬到上环,再又搬到湾仔谢斐道。
对移民潮,金亮用採取低调態度,《民报》只做一些不痛不痒的报导。
5月初,事件刚开始时,金亮用对广毅说他“不愿惹是生非”。
然而,整个编辑部纷纷质问老板,最后金亮用做出全力报导的决定。
5月12日起,《民报》连续追踪报导移民潮,头版几乎是整一版的移民潮的新闻,大標题,大图片。气势与老牌报纸《星岛》《华侨》不相上下。
同时,金亮用在《民报》刊登启事,呼吁社会各界捐款捐物。
社会各界纷纷响应,数天內,《民报》就筹得18万港元现金和大量物资,《民报》辟出版面,刊登捐赠人员名单和钱物数。
《民报》还找阮文竹要求组织车队,源源不断把食品等物送到內地同胞手中。
对这次移民潮,金亮用一连写了10多篇社评,表明报纸的立场与態度。
这一时期的《民报》声名大噪,备受市民的关注。
5月前,《民报》发行量仅1万多份。自集中报导移民潮起,发行量激升到每天销4万份。《民报》迈上一级新台阶。
除了政治上的原因,没有哪个地区会欢迎穷人,香江当局对涌进香江的合法、非法內地人,均採取同一对策:限制、拦截、阻止他们入境。
许多港警也不忍心抓捕这些人,在“不行动者作抗命论”的指令下,港警才终於开始执行命令。
將这些逃香江者强行拖到山下早已准备好的数百辆汽车上,准备第二天遣送回內地。
当晚,香江几乎所有的娱乐场所都自动熄灯闭门,以示抗议。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停止了娱乐节目,许多电台开始现场直播华山的状况,
几乎所有的香江家庭,都放弃了手中的事情,有的上街救助饿民,有的坐在收音机和电视机旁,关心著那边逃香江者的命运。
人们被一种强烈的人道和慈悲所震撼!
香江当局设立了收容营,当遣返逃香江者的车队开出时,警方惊呆了:一片排山倒海的呼喊声向车队压来!
“你们不能走!”“你们回去又要受苦!”
市民手里拿著麵包饼乾,呼喊不停,香江震动了,比杜甫笔下的咸阳桥“哭声直上干云霄”的场面更浩大,更感人!
突然,成千上万的香江市民,跳到马路当中,躺在5月天气,高温的路面上,挡住了汽车。
“跳车呀!”“逃跑呀!”市民向著车上呼喊並指引逃跑路径,许多逃香江者纷纷跳车逃跑!
在香江市民的强大舆论压力下,香江当局认识到抓捕遣送,不得人心,不是办法,终於著手为逃香江民眾建设安置区。
吴广毅也不搞虚的,直接找到忙得焦头烂额的鄔励德,给了张100万港元的支票。捐赠!造房子给他们住!
正府提供木材,在山上及空地构建板屋,安置住所;盖起一栋栋二代、三代的“徙置大楼”,水电厨房卫生间齐全,每月租金仅14元。
弓进加工工业,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作坊,逐步解决了跑路香江者的就业问题,也促进了香江经济的发展。
1962年5月25日周五。
隨著喷气式飞机的大量使用,来米国的时间越来越短了,这次从香江过来只用了两天来接机的凯特小姐倒是给了广毅一个惊喜,这洋妞专门去唐人街学广栋话了,起码简单沟通没问题。
“老板,我现在在唐人街租了房子,每天儘量和华人用中华话沟通!”
“凯特小姐,你这种求知的態度非常好。戴维斯,我们公司多加一个关於业余进修的福利,考出证书报销60%费用。”
“好的,我代替公司同仁谢谢老板。”
这次来纽约,隨行的就是阮文萍一个人。广毅的心里话就是来见证歷史的,但这话对谁都不能说。
平时一直隨行的律师和財务主管带著两个猛男去海边度假了!
好吧,王银玲和红凌被广毅派到开曼群岛註册离岸公司去了,为了两人的安全,还从保安公司派了两个身强力壮会武功的猛男隨行做保鏢。
家里所有女人就文萍这土妞的英文最不好,因为在那边学的是俄语,来香江没地方用。学了一阵子英语,就会忘记大半,这次带她来纽约练习口语。
“老板,是先去酒店安顿行李还是先去公司?
1
“先去公司吧,反正这次来没什么具体事情,纯粹几年没来,陪著女朋友逛逛。”
吴广毅再次踏进两年没来的自由火炬基金公司,他向每一个遇见的人都打招呼,仿佛是老朋友似的叫著人家的名字,问著身体、工作的情况。
每一个见到老板的都很惊讶,两年前刚来第一次见面时做的介绍,没想到老板还放在心里,所以很高兴地给予老板回应。
每个人都会谢谢老板,因为3月份拋空以后,他又从私人的立冬基金拿出60万给公司分红,同样的,还是员工分享40万。
戴维斯跟在后面,看著老板热情地和人招呼著,心情非常愉悦。
3月底听闻老板会来,不枉辛苦了一周,把办公室同事的资料、特徵、办公室座位朝向等等细节做了一份功课,发了航空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