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李创兴银行(1/2)
第195章 李创兴银行
今天李宝珊又捐赠了6000件衣给贫民,吴广毅合起手上的工商日报。
在他看来,这老头既好名又好利,但不算是个坏人。
其实也好理解,他是做银行的,需要的就是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样储户才放心將钱存在他的银行,而做慈善是最容易表现他悲天悯人的情怀。
李宝珊1903年出生於广栋潮阳乡下,现在是58岁了,父亲是农户开了一家杂货店。
他是妾侍所生,父亲过世后,备受正房排挤,无法在乡下生存。
1941年,年近不惑的李宝珊携妻儿来香江谋生,在一间油庄做伙计。
不久,香江沦陷,他利用日治时物资紧张之机,涉足柴米油盐的买卖。
別人破產,他发横財!期间他还认识了东亚银行创始人简东浦。
香江收復,他马上觉察到房荒在即,趁房价尚未涨起来之前,倾资购置房產。
他以东亚银行做资金后盾,大炒房產,获利多多。赚得眼仁发红,起念开办银行。
肥水不流外人田,生意是自己的,银行是自家开的,盈利全部滚进自己荷包,岂不美哉?
李创兴储蓄银行於1948年在中环永乐街开业,为第一间潮汕籍商人个人独资办的银行吴广毅相信,李宝珊一直以自己独立开银行为荣!並且肯定经常钱买新闻版面。
一直以来,各大报纸上只要刊登李创兴银行的新闻,都会在前面加一个定语:“李宝珊氏独资经营”之李创兴银行。
除了左派的大公报,这报纸都极少写香江的人或事,大多都是吹北面的好和国际上的左派新闻。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真的,7年时间,从油庄伙计到独资开银行,那速度简直不是飞机起飞而是火箭升空了。
潮汕籍商人歷来都有互相帮衬的优良传统,如此標青(出色)人物,岂有不帮衬之理?於是纷纷在李创兴开户储蓄。
李宝珊打的主意便是吸纳这些潮汕商人的资金。
当然,精明且谨慎的潮汕籍商人,不会將资金全填进李宝珊的“裤兜”,他们更信赖的仍是信誉佳、实力雄厚的老牌外资大银行。
四十年代末,社会动盪,黄金价格暴涨。李宝珊动用自家银行资金去炒金,出手以数万数十方计数,嚇倒了眾多炒金的小虾米。
有一点千真万確:五十年代初香江府禁止炒黄金时,李宝珊已有数百万身家。
五十年代初期,银行的营业时间一般为上午10时至下午3时,中午休息一小时。
李创兴银行打破传统,將营业时间延长至上午8时至下午5时,中午照常办公,受到存户的普遍欢迎。
不仅如此,李创兴银行还首创“高息小额存款”。藉助传媒的力量,宣传“小康由俭,大富由天”的理念,吸引小市民存钱。
因为升斗小民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光存不贷。存钱为的是家庭办大事,甚至存钱吃息,所以很少敢出,方便他贷款给自己。
他制定出香江幣100元起可开户,存款数量愈少、利息愈高的绝招。
在100元至1000元这个档次內,月息竟高达6厘(年利率7.2%),结果反应热烈,令存款剧增。
吴广毅第一次来香江时,和徐希直互相不熟悉。不想伤了彼此的面子,就被轿车带著多跑了十几公里路,到李创兴银行总行开的户。
眾所周知,银行的盈利主要靠贷款,即赚取存贷之间利息的差额。押匯、匯兑赚取的手续费只是小数。
现在李宝珊已把存款利息提到这么高,他还能够按照其他银行的利率將款贷出去吗?
如此,他要蚀大本?
社会上的一些人常会说这样的话:“银行还会没有钱?社会上的钱全聚拢到银行。”
银行的人常会以这样的话回敬:“那些钱哪是我们的?”
若是李宝珊会怎么回答呢?
他显然不会说“存户的钱就是我的”,但他的实际行为,却有这样的嫌疑。
千万不可以为李宝珊想搜为己有,他仅仅是挪用。
李创兴银行恪守信用,存取自由,从未发生过不兑付存户取款的事。
投机一词,在內地多带贬义,在香江却是个中性词,无褒无贬。凡法例不禁之事,皆可放胆去做,现在就是群雄崛起的荒蛮时代。
人们一直以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若失败,就说他过於冒险;若成功,就赞其有开拓精神。
素来银行家以稳健保守著称。而已是银行家的李宝珊原本就尝过投机的甜头,执业银行,初衷不改。
也是啊,嘴巴吃肉吃惯了,让他改吃素反而不会习惯,所以还是自己贷给自己用,大炒物业。
不过,业界的同行人士对李宝珊颇有微词。
说他开的不是银行,而是开银號;他缺乏银行家的稳健作风,具有太多的投机因素;
他外表弄得颇像西人银行,实质却是银號的老一套。
这些言论,不管是善意,还是恶意,都撼动不了李宝珊前进的步伐,更挡不住他的財运。
李宝珊在西区拥有大量物业,堪称西区大地主。隨著地价的飞涨,他成为潮汕籍商人中最叠水的大佬。
1961年新年伊始,李宝珊自豪地向传媒宣布:他的家財已超过1亿港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