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贷款买船(2/2)
童兆荣看向耀阳,他想来应该就是这个原因了。毕竟徐耀阳也是航运新人,一下子步子跨大了,人脉不足也正常。
“嘿嘿嘿。”徐耀阳笑著点点头。
“行啦行啦,都包在你童伯伯身上。老童,孩子们都回来了,赶紧吃了饭再说吧。”
还是丈母娘贴心,一听是这事,就直接压在丈人老头身上,谁让女儿还得跟女婿过一辈子呢。
这次田土厅给了9块土地造工厦,都是九龙东边的。最近来港的难民越来越多,至少先让他们有个地方可以靠劳动吃口饭。
新蒲岗3块地,观塘3块地,牛头角3块地。每个地区都是两支施工队同时干活,爭取1
年时间全部工。
这些施工队都是工务司署的工人,和广毅没关係,他只管付钱即可。
说起新蒲岗可是鼎鼎有名,六七年五月风暴就是从那里开始颳起的。不过吴广毅只是出租大楼的,又不是工厂主,应该和他没关係。
这几天香江的天气实在是太热了,现在才6月下旬,每天都已经是汗流瀆背。
吴广毅想在办公室安装空调,但是经过询问以后,发现原来是发电厂的电压跟不上不仅需要单独拉线,而且买来后做摆设的时间远大於工作的时间。
没办法,只能买上几台大功率的落地电风扇,放置窗口,顺著墙角慢慢吹,形成自然风的感觉来降温。
“老板!”短髮齐耳,穿著短袖衬衫的谭双佳手里捏著什么杂誌,兴冲冲地走进办公室。
“嗯?”天太热,也不想说话。吴广毅放下手里的《西游记》直接用鼻音询问什么事谭双佳也不搭话,直接手一伸,把杂誌递上。
吴广毅接过一看,医学杂誌《柳叶刀》。刚抬头想问什么,忽然想起一种可能性,连忙翻开查看目录。
“嘿嘿嘿”,果然黄草素的论文已经刊登了。
翻开看摘要,前言,谭双佳还是比较谦虚的,阐明了主要思想和步骤来源於吴广毅,
占60%的重要性,具体操作人是谭双佳。
第一作者归他,通讯作者是谭双佳。
“终於出来了,真不容易啊!”吴广毅感慨了一声,抬起头来看著谭双佳:“坐啊,
站著干什么,大因医学会香江分会通报了吗?”
一边说,一边起身去墙边的小冰箱里拿了一瓶冰红茶和一个玻璃杯。
“啊?这跟他们有什么关係?医学院的倒是知道了,毕竟这杂誌是发到医学院的。”
接过吴广毅递来的饮料,谭双佳自己倒了大半杯,一口气喝完,又倒了半杯慢慢喝。
“这香江殖民地的医学科研成果,他们也有部分功劳,跑不掉的,索性就主动一点去匯报。”
吴广毅不喜欢喝凉的,还是喝茶杯里的温茶。
“你回去做个奖励报表,包括大学里曾经协助过你们的工作人员。人人有份,有贡献的加倍,拿来我签字。”
“哦!”
“多买几份杂誌,交给华兴社的领导,也是你在这里工作做出的成绩。把研究资料全部备份一套,给他们作参考。”
“呵呵呵,你可真捨得,老板。”
“我等会儿打电话去太国普丰,国內现在缺粮少食的,我购买5万刀的罐头和食品给你们单位,算是分享劳动喜悦。就是那个中华中医研究院是吧。”
“没错,谢谢老板。”
“中午留这吃饭吧,今天开心,我请客!”
“谢谢老板,改天吧,我赶著回去处理事情呢。”
说看,谭双佳风风火火地就想往外走。
“那行,我也不留你,出去时把红经理和刘经理请过来一下。哎,把冰红茶带著。”
奖励费用的事情跟红凌说了一下,又把写著“再接再厉,继往开来”的纸条递给刘云生,让他带著支票,去周大富定做个百两黄金的小金匾。
诸事已毕,吴广毅继续拿著本西游记翻看,手中正翻到第53回的西梁女国,却再也看不进去了。
心情激盪,兴奋难抑,他转过老板椅,脚翘在窗边,椅背对著门口。右手拇指食指支撑著脸颊,哼起了老歌《女儿情》。
可千万別以为现在就没有转椅,有的!虽然360度转不了,转180度完全没问题。
1949年米国《时代》周刊姊妹刊《生活》画刊上:一身戎装的阎锡山坐在太原的指挥部书桌旁,表明坚守太原的决心。
他坐的椅子就是转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