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纽约游记(1/2)
第181章 纽约游记
周六一大清早,李斯特、戴维斯和凯特已经等候在酒店大堂,在约定时间见面后,一行两部车向郊外驶去。
康尼岛是位於米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半岛,原本为一座海岛,其面向大西洋的海滩是米国知名的早期休閒娱乐场。
这里有纽约最受欢迎的海滩,交通便利,公共基础设施齐全,还有吃东西的店和一个小型的游乐场。
康尼岛的沙滩非常长,海浪也很平稳,旁边又有適合各种年龄层的游乐园区,適合全家在此野餐、踏浪。
沙滩上美女多多,比基尼,汉堡,热狗,薯条,交织在一起。原来今天是夏至以后第一个星期六,是纽约市每年正式开放海洋游泳的一天。
康尼岛游人如织,海滩上人山人海,疯狂的夏季又开始了。游泳区还有救生员及设备良好的更衣室,是免费享自然风光的好去处。
这里的美女,可能体现出纽约人和別处的不同,更开放、不拘束。
嘿嘿,大家都是男人,懂得!
吴广毅睁大眼晴东张西望的样子,惹得雯雯在他手臂內侧,留下几个手指印。
一群人漫步在木栈道上,一边是沙滩,一边是餐饮店和娱乐设施。
据说康尼岛的木栈道,被米国著名杂誌《国家地理》评为全美十大木栈道第二名(第一是新泽西大西洋城的木栈道)。
如今,这条始建於十九世纪、全长3英里的木栈道,有的地方已经烂掉了,但又被换上新的木条,铺设得非常平整,新旧之间的色彩差异,反而更引人注目。
倒是有一家三口参与的娱乐活动引起了吴广毅一行人的注意。
那一对夫妻带著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在一块大帆布里面,被五大绑包在一起,並吊到高空,然后在空中悠来盪去,十分刺激。
他们站在场外的围栏前观看,围栏处就是他们悠荡的最低点,每次悠荡过来,都能听见他们的大声喊叫,也许是害怕自己撞在围栏上吧!
这种无法自我控制的娱乐活动,打死吴广毅也不敢参与!
他转过身看看雯雯和王银玲,朝看游艺机向她们挑了挑眉,两位姑娘头摇得飞快。
肖雯雯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可爱的精灵一一海鸥。喜欢它们怡然自得、“目中无人”抢食手中麵包的神情。
走了半天,李斯特在餐饮店请他们吃午饭。
女士们喝著顶著白色奶油泡沫的甜甜冰咖啡,先生们拿著加了冰块的啤酒。
就著生菜沙拉,吃著酥脆的点心、可口的菜餚和炸红薯,静静地望著木栈道上来来往往的游人。
戴维斯介绍著旁边知名的热狗店“纳森”,於1916年在康尼岛开幕,並很快就成为岛上的地標。
开张以来,每年的7月4日商店会举办纳森热狗大胃王比赛,而近几年来这项比赛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並被许多国际电视媒体报导。
他们进餐饮店的同时,凯特就去排队买热狗了,到现在还没来,广毅起身去看看。
热狗店柜檯前队伍排得老长,不过凯特也就距离柜檯2米了。
吴广毅探头看向店里,一个烤肠机器里几排滚轴上面的烤肠总有六七十根。油光光的,看著就有食慾。
吃过以后,以中华人的口感,觉得也还行,纯肉做的,有纤维感,淀粉不多。
在这个阴云密布天气里的康尼岛之行,给肖雯雯留下了几分甜蜜的回味。
第二天,他们逛了一圈纽约城,
六零年的米国纽约时代广场,高楼大厦鳞次櫛比,街道上车水马龙,真正是繁华无匹吴广毅对后世的香江没什么概念,但对比后世的沪海起码有40年以上的差距。
起源於德国的包浩斯建筑风格开始在纽约市初步发展,代表作是1952年工的半玻璃幕墙大楼一一联合国大厦。
他们没有预约参观內部,所以进不去,只能在外面走一圈,算是来过这里,
现在纽约市的方框风格摩天大楼建设迎来了高峰期,157米高的西格拉姆大厦於58年工,以全茶色玻璃幕墙向世界展示著自己的姿態。
纽约中央火车站始建於1903年,1913年2月2日正式启用。这里不仅是纽约著名的地標性建筑,也像一座公共艺术馆。
迄今为止,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大,也是米国最繁忙的车站,它还是纽约铁路与地铁的交通中枢。
拥有44个站台,还有两层铁路在地下,一共有五六十条铁轨。
这是一座地下化铁路及地铁的交通中枢,近五十年过去,纽约大中央车站依旧熙熙攘攘,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穿梭而过。
这座古老的车站见证著这座城市的近半个世纪的变迁和人世沧桑。
候车大厅里的主楼梯按照法国巴黎歌剧院的风格,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共空间,比巴黎圣母院中庭还大。
被评论家形容为:一件华贵的建筑、曼哈顿中部最重要的一部分、工程上如一个天才般的杰作。
在这个古老的中央车站里,丁达尔现象隨时呈现。
丁达尔现象指的是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