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纽约证交所(2/2)
君子可欺以其方!正因为接触下来知道吴广毅是君子,不把清白给他,不让他担负愧疚,雯雯心里一直踏实不了。
摸著黑,拿著床头柜上的笔,在便笺上写了几个字。吴广毅轻轻关上臥室门,在外间地毯上做起日常锻链。
基本架势和辅助架势都做完,神识感觉到李斯特在走近房门。嗯,昨天约好一起早餐后去证券交易所的。
“老板,你刚才是在锻链吗?”
人刚在门口站定,举手欲敲的李斯特看著额头见汗的老板打开了房门,一愣。不知道是否打搅了老板的好事。
“嗯,刚锻链好,听到你走来的脚步声,就开一下门。別奇怪了,我锻链只要1平方多点空间就够了。”
楼下餐厅早餐后,李斯特开著车,载著广毅一路狂奔。
“老板,昨天听你把出售规则对电话里说了一通,你在其他地方也在操作德仪吗?”
蔡志勇和李斯特都提出辞职,李斯特的工作范围简单,可以说走就走;蔡志勇则还有个基金在操作,有点手尾要处理;戴维斯则在办公室管理。
“嗯,我在万国宝通私人银行交易平台还有20多万股要出手。”
“嘘”开著车的李斯特忍不住吹了一声口哨,原以为自由火炬公司的基金是老板的全部,没想到居然才是现知財產的三分之一。
“李斯特,我一直很奇怪。我电话通知他们买进几万股,理论上会引起股价波动,但直到他们通知我已经交易成功,但股价却没有太大变化。”
“老板,他们是大银行,一定是通过场外交易。成功撮合后入场登记一下就行,不在市场大进大出,不会引起股价变化的。”
场外交易其实起源於20世纪初,主要运用於金融证券行业。
因为投资者通过银行或者券商柜檯买卖证券,而得名,因此场外otc交易也叫柜檯交易。对应的市场即otc市场,指在证券交易所之外进行的证券交易。
场外交易和场內交易(即交易所交易)一样,適用於大宗商品、包括股票在內的金融工具和此类產品的衍生品。
场外交易(otc)直接在双方之间进行,无需交易所监督。它与通过交易所进行的交易形成了对比。
证券交易所有利於促进流动性、提供透明度和维持当前市场价格。在场外交易中,价格不一定公开。
和交易所市场完全不同,otc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规定的成员资格,没有严格可控的规则制度,没有规定的交易產品和限制。
主要是交易对手通过私下协商进行的一对一的交易。场外交易主要在金融业,特別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十分发达的国家,
听著李斯特说了一路的场外交易,广毅觉得有点像后世的大客户交易差不多,直接谈价,不惊动股票市场价格,更改一下权利人就完成了。
曼哈顿下城的纽约证交所,最早那部分交易大厅是1903年建筑的,又在1922年与华尔街11號的扩建相连,到了1954年又扩展到布罗德街20號。
吴广毅第二次踏入交易所,上次是没兴趣,这次倒是要仔细看看这个著名的场所。
由於纽交所大楼横跨布罗德街和新街之间的城市街区,因此两个立面都设计了窗户墙,立面简单而互补。
30平方英尺的天窗优化了自然光的利用,使自然光最大限度地照射到內部交易大厅。
这些侧面的玻璃墙为交易者提供了自然光,南北墙上的巨大报信板被用来通知会员。
每个会员都有一个编號,当灯光亮起,组成编號,就知道后面的座位里有事情要找场內的经纪人了。
內场是证券经纪人聚集和互相交易的场所,共设有十七个环形交易台,明面上是十六个,还有一个交易台实际是一间隔出的独立房间。
大厅角落隔出的一个小间,专门经营二百多种特殊股票的交易结算登记。
十六个环形交易台呈马蹄状分布在大厅里,每个交易台划分为十六至二十个交易相台,站著人数不等的“专家”,每支热门股票都是固定在某个交易站买卖。
场內人员分为“专家”和“经纪人”。
“专家”守在交易站不动,只买卖自己负责的那几支热门股票,主持竞標、执行买卖指令、记录和传送价格信息。
那些在场內走动的是代表证券商的“经纪人”,可买卖任何股票。他们接到顾客买卖股票的指令后,便到相应的交易台找“专家”。
股票交易就像拍卖,“专家”就像拍卖会主持人。一群“经纪人”在交易台前,必须从面前眾多“经纪人”的竞標叫声中,选出最优价格进行交易。
站在二楼可以看到“经纪人”在场內以走动和喧譁叫喊的方式找寻最佳买主或卖主,
但“经纪人”本身不左右价格,买方与卖方是一种直接交易的模式。
除节假日外,纽约交易所每周五天交易时间,每天五小时。
自20世纪20年代起,它一直是国际金融中心,这里股票行市的暴涨与暴跌,都会在其他资本国家的股票市场產生连锁反应,引起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