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重宝(1/2)
第153章 重宝
吴广毅和魏光雄就坐著看他们鑑定物品,时间也慢慢地过去。
“吴生,我这边登记好了,你来看一下。”齐天孝站起身来,向广毅和小魏打著招呼。“先说一句,你的博古架不错,都是紫檀做得好东西。”
齐天孝手掌平摊,指向那四口大缸。
“这四口大缸,有的是国宝,也有不值钱的民窑。”
“哦,那你先从民窑开始说,我就是因为上面的gg词才留下它的。否则就像个做大酱的缸,
早就处理掉了。”
“这是磁州窑白地褐彩“康熙八年”文字缸,缸上还有许多口头趣言:”
“康熙八年,造下此坛。出在山西,郡名凌川,附城镇上,西南子山。放酒酒好,成醋醋酸,
放水不漏,淹菜菜咸,诸般都放,放蜜更甜。买上一个,君常喜欢,人人爱买,不论价钱,使了想使,胜活十年。我要討价,细细五钱。可好可好,直钱直钱。休走休走,快还快还,真正白货,去而何南。”
魏光雄听到这话,也走上前来看个热闹,从来没见过缸肩上还有gg词的。
齐天孝指著另外三口缸说:“这三口应该都是宫里流出来的,八国联军时被抢到海外,没想到又回到了香江。其中两口是嘉靖年间的,一口是永乐年间的。”
青双龙抢珠纹大缸和青双狮戏球纹大缸,口径都在半米左右,缸腹1.5米以上。书画类古董捲起来都放在这几口大缸里面。
明嘉靖年间,皇宫內时常因太监燃放烟和用火不慎等引起火灾,因而嘉靖皇帝十分重视防火,派人到景德镇专门烧制大龙缸用来储水防火。
但更多的时候,大龙缸被閒置,成了事实上的大鱼缸。同时,大龙缸因结实耐用,在宫中还被用来储存粮、油、水。
万历以后,隨著进口回青料逐渐用尽,景德镇御窑场的工匠只能使用国產青料,但烧制出的龙缸青色泽已无法与嘉靖时期相比。
嘉靖青龙缸便成为珍贵稀有之物,万历皇帝虽贵为天子,其陵墓里也只好使用“大明嘉靖年制”款的大龙缸了。
嘉靖青龙缸的缸体大都硕大周正,风格敦厚古朴,色泽浓翠艷丽,其青比永宣青明快较正德青亮丽,比成化青浓艷。
因而它既专一多能,又结实耐用;既优雅圆润,又赏心悦目。
“这明永乐青海水九龙纹大缸更可以说是国宝,因为它有详细的来歷:朱棣夺取皇位,史称“永乐盛世”,因宠爱爱孙朱瞻基,为其打造九龙缸!”
“爱屋及乌的朱棣,甚至册封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为皇太子。此缸见证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祖孙三代的感情。”
越大的器型,代表著权力地位越高,这口极品青九龙缸情系三代君王,诞生的过程就很温馨它通体龙纹,流落海外经年,却保存得完美无损,釉光润洁明澈,青色彩浓烈。
仔细观赏,上面有八条火云龙腾空跃飞,一条海龙王搅江蹈海,总共9条神龙,象徵九五之尊。
吴广毅点点头接过齐天孝递上的手写清单,国宝不国宝都无所谓,反正又不会卖掉它们。
只见纸上瓷器类:明洪武釉里红牡丹莲大盘;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菊纹玉壶春瓶;明永乐甜白暗牡丹纹梅瓶;明宣德雪蓝大碗;明宣德青缠枝莲托八吉祥合碗;明成化鸡缸杯;清雍正天蓝釉团寿心莲式盏托;清乾隆御製珐瑯彩杏林春燕图碗;清乾隆御製珐瑯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卉”图纸捶瓶一对;清乾隆御製粉红地粉彩轧道蝴蝶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
书画类:徐悲鸿《巴人汲水图》;“元四家”中的王蒙《秋山萧寺图》;《村居读书图》或称《西郊草堂图》;八大山人《竹石鸳鸯》;张大千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张大千《擬周文矩戏婴图》;张大千《陶圃松菊图》;傅抱石《红衣仕女图》。
还有三卷长手卷:乾隆皇帝钦点状元钱维城手卷代表作《雁盪图》;杨文、王时敏、张学曾、惲向《四贤山水合卷》;唐寅《晚翠图卷》。
发达了,发达啦,其他不知道,鸡缸杯总知道吧?其他名字不认识,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唐寅总认识吧?將来都是9位数的主啊,传家,必须传家。
这不知道姓名的国府老信,真是个好人啊,给广毅留下那么大一笔財富,要不去查访一下姓名,看看有没有后人留在大陆,將来也报答一下?
“吴生,我这里也好了。”盖伦·霍姆斯在写字檯前挺起腰身,把几张纸交到广毅手上,整理起桌上的观察钻石用的显微镜。
那四个半尺见方的枣红色清漆木头盒子里,红色的宝石是缅甸老坑的鸽血红;蓝色的宝石是喀什米尔的蓝宝石;绿色的宝石是哥伦比亚的祖母绿宝石。
最让吴广毅惊讶的,那些杂色的宝石居然不是宝石,而是彩钻。还好吴广毅没有多介绍,否则就露底了,哪有连自己的东西都不知道的主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