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全家赴港(2/2)
“好的,老板。”刘云生闻言也站起身。
雪在粤语中其实就是冰的意思,雪厂其实就是製冰工厂。
现在这时候,电很稀缺,没有冰箱。所以,在香江盛夏的时候,只能在“冰室”可以买到冷饮,这有巨大的吸引力。
五六十年代,“冰室”最受欢迎,香江到处可见。在这个快速工业化的城市中,冰室的功能非常重要。
1941年至1945年香江重光后,数十万中华工厂劳工返港,他们在一天辛苦工作后能到冰室休息,食物也合口味。
冰室除了供应港式红冰豆等冷饮外,还有实惠的粤式西餐,比如菠萝包。菠萝包是一种甜食,顶部酥脆金黄,符合当地人的口味,也有异国情调。
即使到1970年代早期,许多香江家庭也没有冰箱,冰室是许多孩子唯一获得冷饮的方法。
国民行是一幢10层的高楼,底层是米国运通银行,有两座电梯上下运行。5楼有个租户已经搬走,4800多平方吹,房东不愿意分租,所以空置到现在。
吴广毅上楼巡视了一圈,基本环境可以,又到楼上楼下租户看了看,没问价格就决定租下了。
以后自家公司肯定会搬到自有物业里面去,毕竟65年银行挤提,67年工人罢工都会导致地產暴跌。地產行业的每一次大跌,都是吴广毅的机会。
他就喜欢这种大涨大跌,隨行就市的行为。而不喜欢什么正府干预地產,毕竟这样他才能逢低吸纳。
三人直接就当场规划了一下办公室,让物业找相熟的装修队,简单装修一下。等装修、购买办公室家具后再搬进去,现在由刘云生负责这件事情。
这里完事后就把刘云生送回唐楼,去安排住处。问清楚他会开摩托之后,分配了一辆空閒的小摩托给他代步,由雯雯安排他去考香江驾照。
广毅和文竹则换了小巴开,去罗便臣道的小洋楼看看两户人家的房子。
先去的阮文竹家,广毅看了一圈,哪怕不去自己家都知道是什么样子了。
一家公司做的装修,两家做得一样。睡床铺盖之类都全了,还买了不少备用的被褥,足够了。
毕竟现在的审美观念和60年后完全不同,而且这两家又是沪海来的穷人,现在这样已经非常好了。
吴广毅唯一做的,就是补充了不少粮油製品和沪海带来的,用惯了的各种家庭用品。
还把1年前在米国买的冰箱拿出来放厨房,半山区高档地段,这下不愁电了。
“文竹,你家人是现在放出来还是明天再放出来?”
“明天吧,今晚上我还想单独和你待一晚。”
“我也是,鸣~”
吴广毅在111號洋楼底楼一间空屋內,把进了他一家子人的帐篷放出来了。每个人都穿著为来香江而换上的新衣服,但款式之类还是一看就是大陆货。
吴广毅在来香江前就跟吴荫善和李如提前说过,他有一个师门,有一笔黄金让他带到香江来周转,需要购买粮食和运作公司。
所以吴荫善夫妻都不感到惊讶,只是好奇这么大的西洋石头房子,没见过。
而其他几个小的没见过世面,全傻了,像是进了石头城堡一样东张西望的。
“爸妈,这是阮文竹,是我对象。我不在香江,这房子装修都是她一手办的?
阮文竹今天穿的是短袖淡蓝条纹的旗袍,蓬鬆的烫髮,两边翠绿的耳环,两只雪白的胳臂完全露在外边,左手的银色女式手錶,完全是个都市时尚丽人。
“你好,文竹,早就听广毅说过你,独自在香江,辛苦你了。”
李如伸手拉过文竹的玉手,虽然两人只相差了十岁,但环境的不同使得容貌上出现了明显的年龄差距。
“阿姨叔叔別客气,都是自家人,应该的本分。我带你们去参观一下你们的新家。这是弟弟妹妹吧,长得真好看。”
“叫人啊,叫竹姐。”
“竹姐。”*2
吴广毅又衝著盯著文竹目瞪口呆的三小只介绍道:
“大林,洪伟,洪兵,你们之间也別管辈分了,按年龄算,都称呼竹姐。文竹,这是我程师父的小儿子大林;这是我王师父的两个孙子洪伟和洪兵。”
三个小傢伙,都仿佛在梦里,进出一次帐篷就到了香江,简直不敢相信。手里拎著行李箱,傻乎乎的不知道放地上,就怕梦会破灭。
“竹姐”*3
“你们好,一起跟著来看看吧。”
上下巡视了一番,吴荫善夫妻和两个小的住在三楼;吴广毅和师弟师侄住在二楼;楼下房间留给佣人。
楼下是厨房,饭厅,娱乐室,平时家庭活动都在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