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可口可乐是否叫过蝌蝌啃蜡(2/2)
但是说的人多了,而且时间都过了90年,蒋某某早在70年代就故去。当时资讯不发达找不到证据反驳,也就信以为真了。
这问题要搞清楚,说错话会影响別人对广毅说话的信任度。以后再说未来的內容,人家都要在脑子里考虑考虑了。
“你看啊,coca是两个不同音节,肯定不会翻译成两个相同的音节,蝌这个字在汉语里只和蝌蚪搭配,属於生僻字,几乎没人使用的。”
徐耀阳顺手拉了把椅子,坐下来慢慢说,难得有机会对广毅说教,得慢慢享受一下。
“啃蜡这两字更有问题了!中文有『味同嚼蜡』这个成语,是贬义词,这名字连起来一读,蝌蚪啃蜡烛,脑子里面就有画面了。起名的人是和饮料公司有仇吧!”
接著两人一同去问30年前的时髦青年徐希圣,徐希圣直言不讳,最早喝是屈臣氏汽水厂出的,中文名叫可口露。
分为大可口露、小可口露两种,前者每打(12瓶)定价大洋一元五角,后者为一元一角。后来改名叫可口可乐,英文名字一直没变,就叫coca-cola。
订婚之后,这件事一直待在广毅的心头,梗在哪儿不舒服。
他跑到沪海图书馆,以写论文的名义,施展了钞能力,找了一组资料室当班的三个工作人员帮他查找资料。
直接荷兰式拍卖法,每人200元开始,查找可口露,可口可乐和九江县县长蒋某人的消息,以1927年为中间线,往上或者往下查,时间过去一个月扣除20元。
现在是五八年,每月40元以上就算高薪了,这可是四五个月的外快啊,原本就是本职工作,查个资料又不违法违纪的,都先付了50定金,谁能拒绝这价格呢。
还好,一个多月就有消息,真的有证据的话就不必扣款,全额支付吧。广毅身上还有上万的人民元,根本没地方用,全是前几年买蔬菜换来的。
“吴同志,我们已经找到当时的报纸了,这是1932年4月7日星期四《申报》『国联调查团访潯,县长蒋某人欢迎』的报导。”
“这是1926年5月16日刊行的《国闻周报》第18期就已经有『可口露』的gg。”
“1930年3月26日阿乐满律师申请可口可乐公司在沪海註册可口可乐商標。该商標见於1931年8月15日《商標公报》第54期被批准可以使用。”
吴广毅看著报纸资料,拿著相机一张张地拍摄下来。
真他母的,没事作小作文也是造谣啊,可口可乐从来没用过“蝌蝌啃蜡”这名字!给死鬼涂脂抹粉的,想招魂啊,还是想啃先人的遗泽?
以后再有人说可口可乐以前叫“蝌蝌啃蜡”,直接把照片糊他脸上!
“谢谢,谢谢,这是全额尾数,咱们以后有机会再合作,再见。”
五八年末开始,沪海的市场副食品供应全面紧张,对大白菜、萝卜、葱、蒜、副食调味品、糕点、块也採取按人口分配,限量供应或凭票证供应的办法。
五八年的夏天蔬菜生长旺季的时候,市面上还没有出现蔬菜短缺现象。
广毅和他爸奔波了2个月,平均每天收30竹筐的蔬菜,这种专门用来装蔬菜的竹筐能装20斤左右,广毅的身上有著十几吨的蔬菜。
现在每周出去逛几圈,师父家,阮家,徐希圣小老婆家各送一筐,都用帆布遮盖,可不能让人看见,红眼病能害死人。
给徐老爷子2筐,老头年纪大了,肠胃需要多吃蔬菜才通畅,蜂蜜也是必备的,这玩意在『顶好杂货办馆』钱就有。
还搞了不少枫,中华几乎不出產这个,给老头抹在麵包上吃。
前几天,俱乐部的刘云生经理打电话给他。老交情了,就直接开口说,知道他往年给一些资本家卖过冬菜,问他是否能搞到点蔬菜,现在连资本家们都买不到了。
盘算了一下,答应今冬给他两次各两吨货,还是拿近代书画家的作品来算价值。老样子,帆布车厢的两辆车来接货,吃完饭后已经装好车。
这下好了,收藏品不断扩大,去香江得买个大房子。搞个恆温储藏室就放这玩意,按名字储存,等到將来升值给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