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纽约证交所(2/2)
“来,我帮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我妹夫吴广毅,我们这次家族基金的基金操盘手。”
“这是蔡志勇,华尔街新晋崛起的基金经理,富达基金的创始人老詹森,让他在今年单独成立一支“富达资本基金”,初始资本高达1250万美金,收益率很高。”
吴广毅和蔡志勇互相握手致敬。
“欢迎来纽约,吴先生。”
“蔡先生,辛苦,辛苦,这次要麻烦你了。”
出机场之前,吴广毅就提前要求买好返程机票,因为去香江飞机一周只有两趟,提前买好省事。
详细问了蔡志勇如何办理家族基金的流程,发现他真的很帮忙,基本上都办得差不多了。只要人去亲自登记和律师见证就没什么事了,一个上午就可以办完。
广毅为了將来不需要每次都亲自跑来,用护照,在纽约旗银行进行了帐户绑定。
他让蔡志勇为他找了个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办理银行和证券之间资金往来的问题。
以后如果再有资金想开基金帐户,只要打钱进香江的万国宝通银行,这边会计师事务所就会搞定一切。
这样省下客户来回往来米国的时间和费用,只要每年按帐单付费即可。
吴广毅和王银玲决定是后天返回,主要他急著回大陆。徐耀伟和徐耀阳回香江也没什么急事,难得来米国,多玩几天就下周回去。
没讲究什么大排场,简单住旅馆就行。安顿好行李,吃了一顿味道极不正宗的中餐,为了迎合米国人口味,菜都偏酸偏甜了。
蔡志勇和徐氏兄弟饭后准备去happy,至於广毅,一来他是未成年,二来他也不愿出去。现在米国又不是好地方,白天走走还行,晚上就谢绝。
他跟王银玲说了,明天下午没事就可以去商场逛逛,毕竟大老远来一次米国,总要带点礼物回去。
第二天上午徐耀伟他们由蔡志勇来到证券交易所参观,眼见的纽约大楼都十分高耸,哪怕是后世的香江,也比不上现在的纽约。
因为这些大厦不仅高,而且还规模庞大。五十多年前的建筑完全没有一丝老態龙钟的感觉。
而香江的大厦则每层的楼面面积都不大,因为受到地面土地稀缺的限制。
华尔街是一条位於纽约市曼哈顿下城区的狭窄街道,长不超过1英里,宽仅11米。
西起三一教堂,向东一路延伸至伊斯特河或者叫东河旁的南街,是横跨纽约曼哈顿的金融中心。
其实11米宽的道路也不算窄,因两侧高楼太高,抬头只见一线天,终年不见阳光,故显狭窄。
在华尔街转角上就可以看到一座有古希腊建筑风格,採用顶部雕刻叶饰的圆石柱装饰的大厦,这就是百老匯大街18號,举世闻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所在地。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大门顶上,是一个略扁的等腰三角形,里面是群像浮雕,这组群雕题为“正直女神保护人类的创造”。
22英尺高的正直女神居中,左边的人像代表农业和矿业,右边的人像代表科学、工业和发明,这些都是当作米国繁荣的源泉来表现的。
走进大门,通过狭长的过道,提前知晓纽交所底楼不向公眾开放,而交易大厅更是只允许交易人员进入。
大家就拾级而上来到二楼。站在宽敞的环形长廊里,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交易大厅的情况。
吴广毅看了看,四周隨处可以看到的直播的电视机,播放的內容是股票交易场內的实时情况。
在交易大厅进行交易的人,包括场內工作人员在內,时常有一、两千名,因此总是人声嘈杂,乱鬨鬨的。
只见这里一眼望去全是“华尔街精英”,大家都是西装革履,外穿红马甲,金融人士的气质十足。
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在急匆匆地行走,有的在声嘶力竭地呼喊,相互间打著不同的手势,拍打著肩膀。吴广毅看这些人都像是在看一颗颗行走的韭菜。
简单地参观一番后,吴广毅便再无兴趣。
他前世就没炒过米股,只是在书本里背熟各种股票图形学习知识。如今又分隔在地球的彼端,只能说是在做长期的股票价值投资,而根本算不上炒。
蔡志勇知道他们远在香江,操作股票的次数不会多,就在富达基金帮他们找了个华人“红马甲”,染了一头黄髮叫李斯特,方便通过电话买卖股票。
“我们的初始资金一共是300万米刀,已经在万国宝通(旗)银行的帐户上,也就说,隨时可以入市。”
“我们富达公司基金管理费是0.5%,操盘手是你们自己,基金掛在公司派出助理李斯特名下,费用是1%。”
“没问题!”
没错,总额300万。徐耀伟和徐纳荃两个小家庭看广毅那么豪爽,觉得他肯定有把握赚钱,也投入了各5万米刀加入这个基金,广毅就让了10万的份额出来。
这俩年轻的家庭怎么可能有5万米刀的巨款?当然也是爸爸担保借银行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