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盛宴华堂(1/2)
谢忠明一遍遍地向著西装革履的人们介绍著自家的公司和业务,听的人却並不认真,往往敷衍几句就转头他顾。
这时旁边一个正对著小姑娘说话的年轻男子转身看向他。
“你说你是太国普丰公司的谢忠明?是那个正大中华四兄弟的普丰吗?”
“唰”的一下,谢忠明的眼泪仿佛就要夺眶而出,介绍了那么多次,居然真的有人知道我们的普丰公司和四个兄弟。
“是!是!是!我们四兄弟名字中间加起来就是正大中华!我是老三。你好,先生贵姓?”
“我姓吴,你们主要做什么农產品?”
“只要是农產品,我们都做。最主要的是家禽和饲料,还有粮食。”
“你们的太国茉莉香米真不错,我买过很多次,方不方便到旁边坐一下,帮我介绍一下太国大米的种类?”
两人互作邀请,从旁边桌上各拿了一杯香檳走向座位。
“太国是水稻的生產大国。由於种植面积广,全球销量高,被冠以“亚洲大米碗”的称號。太国水稻的种植面积900万公顷左右,亩產量120公斤左右,总產量在2500万吨上下徘徊,每年的出口量600万吨左右。”
“太国素林府、武里南府是著名的香米產区,米粒细长,口感香糯,还具有露兜树香味。该品种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0%左右,是国际公认的高档香米。世界稻米大会上,多次被评选为世界上最好的稻米。”
吴广毅笑著说道:“可是这些对我来说太高档了,档次低一点的商品大米有没有?”
“太国的水稻分为两个种植季:旱季和雨季。雨季为6~11月,旱季为1月~5月,水稻插秧的时间和雨季、旱季基本同步。”
“太国水稻的熟制以一年一熟为主,部分地区可实现一年两熟,甚至是一年三熟。其中,两熟制水稻的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20%左右,头季稻属於雨季稻。二季稻属於旱季稻。”
吴广毅一拍大腿:“哎,一年三熟的档次一定不会高,我记得大陆也有一年两熟的品种,吃起来口感不好,但是能吃饱。”
谢忠明笑著说:“问题是太国商务部为了保持出口大米的品质和口碑,不允许一年三熟的品种主动出口,如果想要,只能去太国採购。”
“能出口的品种,最低的是多少钱一吨,按米刀计算的话。玉米的价格也要。”吴广毅说道。
谢忠明像是想起了什么:“我先说明一下,出口的商品是稻穀啊,不是大米。”
“为什么是稻穀而不是大米呢?大米不是方便吗?”徐纳琰在旁边好奇地问。
吴广毅轻声解释道:“稻穀的保质期有2年,適合运输储备,大米的保质期才6个月,运输过程中容易碎。一般都是稻穀运输到当地,本地脱壳成大米的。”
“是啊,吴生是行家。出口品质最低档次稻穀35.60米刀一吨,玉米28.64米刀一吨。这种稻穀在本地的话算中档大米。”
现在泰幣和港纸大约10比3左右,但是对外交易大多以米刀做单位。
35.6刀相当於203港纸一吨,扣除碾压大米3成损耗,得到1400斤大米。每斤大米成本0.145元港纸,零售至少3毫以上。
这价格跟1元18斤的碎米不能相比,但和太国香米每斤1.5元,元朗丝苗每斤6元比起来非常便宜。
“哦,那我要的不多,7千吨稻穀,3千吨玉米,从太国海运一般多久能到广洲?”
“好的,好的,吴生,海运一般7到15天肯定能到达。”
“如果是到太国国內让你们供货到仓库,我们自己提货能节约多少?”
“能节约每吨3米刀的海运费用。”
“好,那明天上午,你来这个地址,我们基金会再详细聊怎么样?”
“好,谢谢吴生,那我们明天再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