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又是收菜时(2/2)
“你好,同志,是家具厂供销科吗?木製垫板是你们生產的吗?我想买一点。”
“你是什么单位,要多少,送什么地方,货款怎么支付啊。”
“我是跑船的,临时急需,要100块,现金支付,如果能谈成,我就去临时租个仓库放货。肯定就在外马路上,不会很远。”
“你这个同志,没单位我们怎么开发票,怎么纳税啊?”这傢伙居然打起官腔来。
“別囉唆了,我这里可有你们厂办的电话,要不要我打电话给你们厂长?现金买垫板,就一两公里的距离,你们居然还不卖。”
“行了行了,你先去確定仓库地址再打电话过来,快点啊。”好,对方直接恼羞成怒了。
“行,我去找仓库,要1.2*1.2的,100块,多少钱一块?好,我知道了,你们准备备货啊,货到付款。”
一直忙到天黑,事情才解决。垫板收好,把仓库钥匙还掉,仓库管理照例问了一句。
“仓库空了吗?”
“都空了,垫板跟船走了。”
晚上回家,李如还说了他几句,做事有一出没一出,也不提前说一下,家里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这事也真的怪广毅,去年9月份沪海市的电话號码升到六位数,全市也逐渐开设公用电话站,工作时间是早上7点到晚上7点。
广毅家附近的电话站就在一百多米外弄堂口的过街楼下,就是那个“k”字形的右下角的那条马路上。
一个小亭子间只有2、3个平方,窗口外面搭了40厘米宽的搁板,居民们站在窗外很容易就能拿到放在搁板上的电话。
电话间里有好几个电话,打出和接听各司其职,你再急也不能拿接听的电话打出去,因为很多人都守在这些电话旁等著回电。
传呼站里准备有一种两个火柴盒大小的传呼单,上面写有被传呼人的姓名地址和来电人的姓名和电话號码。
传呼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请传呼人转达某件事情,不用回电;一种是告诉回电號码,请转告对方及时回电。
传呼人每天接听各种各样的人、不同方言的电话,还要把事情听明白,传达清楚,非常不容易。
一个电话亭配有3位传呼员,基本就是住在附近的老阿姨或者老爷叔,他们对这一块居民情况非常熟悉,甚至可以知道某个人家里三代、四代的人。
正因为如此,选择电话传呼员也是一件极为慎重的事情,里弄居委会一般都选择为人和蔼、善於和人打交道的中老年人担任。
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非常“拎得清”,又会“看山水”。
传呼电话亭是一个信息的集散地,各种隱秘、万千悲喜、事无巨细都在这里匯集。他们听到的隱私不允许传东传西,不好的消息也懂得隱晦地表达。
比如家里人来电话通知老父亲过世了,他们不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而是会说“快点去医院一趟,倷爸爸病重了。”
这样不会突如其来给对方一个噩耗,而是让別人有个心理准备。
吴广毅虽然没在电话站打过电话,但是他们都知道这家有个小道士。因为道士这职业比较稀少,看见个小道士也是比较好玩的事情。
广毅掐指一算,丈母娘家很久没去了,虽然没人承认这事,但禁不住他能自己想啊。得儘快去一次,否则大小美女要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