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吕宋岛归来,有红薯了?(2/2)
间一有些不太確定是否要將航海技术外传。
秦淮对於这个问题早有预案,说道:
“对於诚心来学习的人,大可教给他。”
不同文明之间可以学习借鑑的东西太多了,秦淮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要有助於提升生產力的行为,他都支持。
现在是公元820年,距离他原来的时代,整整差了1200年,生產力太过低下,哪怕不同文明之间带来了技术的进步,也远不足以威胁到他。
技术太过落后,他的很多想法都如同空中楼阁,如浮萍一般无枝可依。
除了红薯、玉米、辣椒这些教科书里常见的物种,秦淮对於其他地区有什么植物、矿產或者工艺,也並不是特別清楚,
既然如此,不如把六分仪的技术散播出去,开启唐人的航海大时代,匯集眾人之力的航海大发现,肯定比他和间一这种单一行程来的有效率的多。
“就这些东西吗?”
间一有些惭愧:
“镇使,我寻遍麻逸国,也没有发现您说的红薯和橡胶树,不过確实如您所说,那边有铜矿和藤胶,我这次就带来了这两种东西。”
秦淮微微嘆息,看来想走捷径还是行不通的,寄希望於此时的吕宋岛就能有航海家从南美带过来红薯,还是有些过於异想天开了。
眼前的铜锭和藤胶,对於此时的他来说,有用,但是用处不大。
铜锭可以烧制些小器件,改善弩机、拍杆、盔甲的製作工艺,比如他製作的弹簧钢片软式盔甲,就可以在关键关节处嵌入铜製铆钉与衬垫,增加灵活性和耐用性,但是依然属於可改可不改的境地。
藤胶用处反而还大一点,可以用於船舱木质接口处的密封,还可以製作弹性鞋垫,替代现有的麻布鞋,为土兵提供缓衝鞋底,提升行军舒適度,减少长途行走的疲劳。
“镇使,这些铜锭,要不要售卖给扬州广陵监?”邱大伟提出自己的建议。
扬州广陵监,乃是工部直管的铸钱监,这个时期,长安在全国设的铸钱监有十几处,
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有扬州广陵监、益州桂阳监,每监由长安直接委派监丞管理,下设工匠、役夫数百人,大的铸钱监可能有上千人。
至於这些铸钱监的铜矿来源,都是来自少府监下属的掌冶署直接负责的铜矿开採、冶炼,地方各州设冶官,具体管理辖区內矿场,记录產量並上报长安,確保铜料优先供给铸钱。
铜矿为国有资源,民间禁止私采。
秦淮这些铜锭来源於海外,自然没有“私采”的风险,是可以售卖给扬州广陵监获取不菲的收益的。
邱大伟提此建议,说明他对於这些门道是越来越驾轻就熟。
不过秦淮还是摇摇头,拒绝道:
“暂时先存放起来,记得,要放到保密仓库,运输的时候都要包装好,避免被人发现。”
秦淮叮嘱了一句,隨即又道“除了这两种,是不是还有很多当地的小玩意?”
“是的,有龙脑香、椰、棕櫚、木雕、玳瑁,还有一些铜器,不过都在船上,还没拿下来,需要我现在去拿吗?”
“不用了,就放在船上,明天我带人登船巡查。”
“带谁?”
“李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