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韩愈赠诗,千古名篇?(2/2)
一首七言诗作罢,李条击掌而嘆:
“好!好诗!”
“好一句“何妨老朽作匠人』!”
“退之兄才华斐然,仅仅片刻,便是又做一首传世佳作!与那曹植七步成诗也不多让!”
秦淮也是眼前一亮,虽然他不懂诗词,但是有最后这一句,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他本来想著借用韩愈这位家喻户晓的名人,为他的新式农具打个gg,好快点推广开来。
谁知道,韩愈竟然直接夸起了匠人这个一直被严重低估和忽视的群体。
这首诗借著韩愈的名头,一定可以传开,那么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扭转整个王朝对待匠人的態度和风气。
这比他累死累活提升匠人地位和待遇,效果要好得多!
连文坛大家都要去做匠人了,谁还敢看不起匠人?
“使君所做之诗,对我甚为有用,秦淮在此拜谢!”说罢,秦淮对著韩愈重重行了一礼。
“俗话说,送佛送到西,使君此诗,还没有题目。秦淮斗胆,能否请您將大关二字用於题目?”
韩愈点了点头,抚须道:
“既如此,就叫《观大关新农具作》。”
“好!”秦淮激动地喊了一声。
有韩愈这首诗,只要广为传颂,大关就相当於拥有了无限招募人手的权力。
任何人,包括圣人在內,都不会再挑他空耗丁役的罪过,人数不足问题迎刃而解。
限制大关扩张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此解决,秦淮怎能不感到兴奋?
“多谢使君,我必定倾力製造新式农具,只希望我大唐沃土万里,再无饥民!”
“善!”
大关炼铁场,议事厅。
“李使君,就按照秦淮的方法,你先运送漕粮五千石解我袁州燃眉之急,我回去便命人寻矿,开拓產业,送到秦淮这里,向地求生。”
秦淮投桃报李说道:
“感谢使君助我大关谋事,我知使君心繫人口贩卖这种违背人伦之事,使君如果相信我,可以將人赎买后送到大关,不管男女,只要超过十五岁,都可以送来。”
“我会妥善安置,吃住不愁,每日都可像其他人一样领取酬劳。”
“每逢月末,我还会安排船只往返袁州,送他们与亲人团聚,待袁州之难缓和,他们隨时可以返回家乡,回到亲人身边。”
“如此可好?”
秦淮没有忘记韩愈掛念的卖儿女的惨事,提出了目前最合適的解决方案。
韩愈听罢,终於一扫前些日的阴驁神色,朗声大笑道:
“此番来浙西道,能识得秦县令这般少年英雄,真是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呀!”
“李使君,你手下有这等人才,真是羡煞旁人嘍。”
李条同样非常开心,能让韩退之满意离去,他可是最乐见其成的。
韩愈声名在外,被贬潮州不到一年,就调任袁州,任他再傻,也能猜到韩愈下一站大概率会回到长安,说不定他日一朝为相,也未可知。
如此人物,於情於理,他都要结交一番。
“五千石粮食明日即可启程!”李条爽然应允,隨即看了看,见四周无人,小声说道:
“退之兄,还有一事,想与你打个商量。”
“李公请讲!”
韩愈改了称呼,让李条更加心怒放。
“退之兄,棲霞寺一事,可有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