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韩愈的固执(2/2)
对,对,对,就是这个样子,我可太熟悉了。
“既然土地养不活人,就要转变思路,寻找其他能养活人的东西,比如石炭、比如铁矿,或者白堊(sheng)石。”
秦淮印象中,袁州,也就是后世的宜春,应该处於赣西铁矿带,也就是新余铁矿的延伸区域,想要找到铁矿石应该不难。
“铁矿石,这个我倒是有些眉目。只是你说的石炭,我袁州也有吗?”
“使君记不记得,你曾经做过一首诗,叫做《南山诗》,其中提到『或赤若禿,或若柴』。”
韩愈听罢,眉头微皱:
“这首诗乃我自己即兴所做,应该没有对外说过,你是如何得知?”
秦淮一听,立刻心道不妙,直呼大意。
这个时代还没有《昌黎先生集》呢。
“使君贵为文坛之首,您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不管是在朝堂、庙宇还是民间,云集响应者眾多,想来是有人偷偷看过,传出去了。”
说著,秦淮有意无意朝著那位小廝看了一眼。
这一看不打紧,那小廝听到秦淮暗示有人泄露韩愈的诗词文章,竟然疯狂吞咽著口水,明显紧张了许多。
秦淮没想到自己隨口一说,竟然直插事情真相。
怪不得《昌黎先生集》这么齐全呢,想来少不了这位小廝的功劳。
就是不知道如今自己这一搅合,《昌黎先生集》还会不会传世?
秦淮暗自感慨自己穿越者的身份,可能无形之中干扰了歷史走向,不免有些晞嘘和志志心。
韩愈大概明白了秦淮的意思,不准备继续追问下去,而是回到主题:
“秦县令,你的意思是,我作这首诗的地方,可能藏著石炭?”
“不错,只要使君找到这石炭矿,並以官府名义僱佣平民开採,通过水路售卖我浙西道,不光是官府,无地少地平民,也能得到不菲的收入,如此一来,就不用整日想著垦荒屯田了。”
“土地不仅能种粮食,还可以產出矿石,都能养活人。”
“你说的固然是个办法,但是不见得能让这些人都能有饭吃,更无法解决燃眉之急,
人伦悲剧不能在我的任上继续上演。”韩愈对此格外坚持。
“五千石粮食可以供一万灾民吃两三个月,几日后就可抵达袁州,可接灾民之急。”
“至於人口贩卖,我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您的烦恼。”
“什么方法?”
韩愈今日之行,收穫颇丰,特別是秦淮提供的建议,真值得他认真考虑。
他已经决定了,等回去后就组织人进山寻矿。
秦淮已经展现了他的实力和见解,所以当听到秦淮有办法解决人口贩卖问题的时候,
韩愈还是非常期待的。
李条在一旁笑而不语,这一切,都在他预料之中。
秦淮没有直接回答,看了看李条的眼色,又看了看窗外,卖了个关子说道:
“使君,该用朝食了,吃过饭,我带您去一个地方,您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