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扩军备武,论功行赏(2/2)
军镇校场,木质观武台四角扬青、赤、白、玄四色旌旗,象徵四方安定,中央竖立“
镇”字大。
校场正前方设观礼席,按官阶铺设茵褥:
刺史李条居北面主位,镇遏使秦淮在侧,诸官依品级列坐。
“击鼓开礼!”邱大伟在台上朗声喊道。
“咚--咚--咚”
擂响象徵天地人的三通鼓,驻军列阵於校场两侧,持戟肃立。
“列阵演兵!”
崔夏带著四十余人,皆身披鎧甲,於眾人面前,策马扬尘。
紧接著近百弩手,以线列步兵站位,依次射向五十米开外的靶场,箭矢破空声不绝於耳,隔著老远,也能听到靶上的箭尾,錚錚作响。
最后就是娘子军,她们两人一组,將拳头大小的石头,稳稳噹噹地丟到了百米之外的跑道上,误差极小,石头砸地的闷响带起阵阵尘土。
看到女子在战场之上也能发挥如此巨大的潜力,所有人都是眼前一亮,纷纷对著李条讚不绝口,夸他用人不拘一格,实在英明。
让李条颇为享受。
“请使君李公条致辞!”
见李条上台,秦淮带著大关的人,纷纷鼓起掌来,其余人见状,竟然也不自觉地一同拍起了手。
李条缓步上台,轻咳一声,大声说道:
“诸君,今日冬至亚岁,润州风清浪平,大关军镇於今日巍然屹立,实乃浙西之幸、
万民之福!
本官奉天子敕令,代行浙西道诸州军民之望,特来为大关军镇落成贺,为镇遏使秦淮及诸將士之功贺!”
说到这里,李条顿首,向长安方向一拜,秦淮心领神会,带领眾將士隨之齐呼:
“陛下圣明。”
“昨夜玄宵子时,大关烽烟骤起,贼眾数百,犯上作乱,欲裂我疆土。当是时也,大关军镇初立,壁垒未固,兵甲未齐。
然镇遏使秦淮,领二百儿郎,智辨诡计,夜出奇兵,断其归路,更以拒马列阵,拍杆砸石,弓弩破空,终使贼酋授首,余孽溃散!
此战以寡敌眾,斩首百余,扬我镇海军军威於浙西,护黎庶安寧於乱时。
此等功业,当勒石记之,传颂千秋!”
秦淮听罢再起,台下將士以戟顿地,齐呼“万胜”,声震云霄。
“本官闻捷心甚慰!今日特宣三事,以彰殊勛:”
秦淮面显激动之色。
来了,赏赐来了!
“其一,扩军备武一一大关军镇原制二百,今准扩至五百精锐!增弩手一队、斥候两火,另拨张弩百具、河西战马五十匹、钱帛两万贯,充尔武库粮秣!”
“其二,论功行赏一一凡此战將士,皆录“上获”军功一转!阵斩贼酋者,加授武骑尉勛职,共五人,子孙免丁役!战歿者,恤其家三年租调。伤者,授永业田二十亩,免赋终身!”
“其三,专决之权一一自今日始,凡润州外城巡防、剿匪、边贸诸务,皆由大关军镇节制!本官即刻奏请朝廷,为尔等铸“大关忠武”碑,立於镇门,以昭后世!”
台下將士听罢,再次以戟顿地,齐呼“大关胜在李公条”。
“然诸君须知一一军镇之重,非在城墙之高,而在人心之固!望尔等持今日之志,谨烽燧,勤操练,护商旅,安田桑,使贼寇不敢南顾,百姓单食壶浆!他日凌烟阁上,未必无大关儿郎之名!”
这时,邱大伟捧出铜印、鱼符,来到刺史身侧。
“镇遏使秦淮,上台亲领铜印、鱼符。”
秦淮洒洒上台,行拜礼领铜印、鱼符,宣告军镇“承天命、镇山河”。
全场饮胜,擂鼓九通,角声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