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长安来人(1/2)
“耆老,好久不见,怎么今日想到来大关了?”
李方济一看从大关炼铁场出来的人竟然是秦淮,一愣神后,便要倒地跪拜,被秦淮连忙扶起。
“秦县令,原来真的是您在主事大关。”
“村民们一直说李玖一家得了您的恩惠,看来真是如此,小老儿感激不尽,不管怎么说,李玖也算是我的族亲。”
“耆老,今日来此地何事?可是乡亲们遇到困难了?”
秦淮看著耆老身后几个庄稼汉子,神情都很是严肃,不像是上门求人或者走亲戚的样子。
“我们来此是希望李玖跟我们一块儿回高桥。”
“哦?他在这里干得好好的,无缘无故为何要跟你们回去?”秦淮见耆老遮遮掩掩不说实话,语气也是冷了几分。
“秦县令勿恼,我这就跟您说明缘由。”
“两日前,我同邻县的里正一同討论防秋汛一事,他跟我说长安徵召匠籍牙人的事情,说我镇里的李玖和他的大儿子都在列。”
听到这里,秦淮心中暗道一声,坏了。
“秦县令,您也知道的,李玖的籍贯至今仍在高桥,这些人都是他的邻居,他们再加上我这个耆老,都是李玖的连坐担保人,李玖去不了长安报导,我们都要跟著遭殃。”
怪不得要押李玖回高桥呢,合著是因为连坐。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秦淮没有因此就怪罪李方济,人之常情,不可不察。
只是他不可能让李玖去长安服徭役,一来是砖窑马上投入大规模生產,李玖和他儿子本身就是烧砖的骨干,他们走了,烧砖之事必定推迟。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理由,秦淮手下匠籍人口眾多,杨潜那边有十来个都是匠籍,还有炼铁的张修集,打铁的蒋干莫,都是核心中的核心,一旦秦淮保不住李玖,他还怎么收服这些人为他卖命?
他当初招揽杨潜,用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帮他儿子脱离匠籍,如果此时李玖被带走,谁还会相信他秦淮的保证?
李玖一事,看起来是个小事,但其实是足以动摇大关根基的大事。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如果是巧合倒还罢了,点钱的事情,总能先应付过去。
如果是故意为之,那就麻烦了。
这背后布局之人,一定是一个见微知著、擅长以小博大的高手!
会是谁呢?
张佑?不可能!他没那脑子。
他顶多也就是找人传一传我的谣言,说我什么『窥视紫薇』这些不痛不痒的话。
秦淮心思急转,不过此刻也来不及细想,急忙道:
“耆老,此事你容我回县衙核实一下,如果是真的,我自会周旋一番维护李玖,断不可能让他去长安服役,你们不放心的话,就在这里住著。”
说罢,秦淮也不理会李方济的纠缠,给邱大伟使了个眼色,自己便匆匆上了船,往县衙行去。
刚到县衙,就看到刘传之正脸上堆笑,陪著一位八字鬍的著深绿色官府的中年男子。
刘传之一看到秦淮过来,便眨了眨眼,给他使了个眼色。
秦淮懂他的意思,来人是个不好相与的主。
“吴主事,这位就是丹徒县令秦淮。”
“秦县令,这位是长安来的少府监主事,吴同。”
“传之,既然是来自长安的贵客,你怎么不早些通知我?为何如此怠慢?”秦淮假意责备。
吴同听到这里也只是鼻子哼了一声,没有什么表示。
“秦县令,我今日来便是通知你,圣人要在长安东城修建天枢阁,以庆我大唐『中兴』。三日后,將这名单上的匠籍牙人悉数送往长安。”
说完,便將一张纸放到了桌子上,转身就走。
刘传之刚想拦下来,就被秦淮一把挡住,示意他无需理会,放任吴同离去。
“让他走!”
秦淮看著手里的名单,吩咐道:
“去,把六门里最了解丹徒匠籍情况的人给我找来。”
不一会儿,刘传之便领著一个穿黄色圆领袍服的中年人进来。
据刘传之介绍,这位叫胡明山,是丹徒工房的主管,在位十余年,对于丹徒的匠籍如数家珍。
“明山,你看看这张抽调丹徒匠籍牙人至长安的名单,可有什么异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