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砖窑(1/2)
隨后的两天,秦淮在等待大关营建的过程中,去了一趟织坊,看到现在紫色綾纱的纺织工作一切顺利,而且李施群对这个工作十分上心,不仅派来重兵把守,一有机会就到现场监工。
这让秦淮非常放心,这个李施群和他虽然算不上朋友,但是不愧为李翛重用的人,十足一个『抓落实』的好手。
织坊有他的参与,当不会再出什么大的问题。
这一日,秦淮正与高历本商议一处爭议案件。
驛站来人了。
“报,句容县来函一封、丹阳县来函一封、延陵县和金坛县各来函一封。”
“这么多?我们的邻县为何纷纷同时来函?”
高历本疑惑看向秦淮,秦淮却是微微一笑,示意驛使將几封公函交予高县尉。
高县尉一封接一封打开,眉头也是越来越皱。
“秦县令,你给他们都发了什么函?怎么全是婉拒之言。而且句容县还特意提到,希望我丹徒主政官多將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少做些离经叛道的事。”
“句容县县令张佑?”
“是的。”
“也对,张县令出身高贵,自是看不惯我这做派。”
“秦县令,您到底给他们发了什么函?”高历本再次出言询问。
“也没什么,就是希望他们能准我率领丹徒眾官吏去他们县参观一番。”
“参观何物?”
“砖瓦窑。”
“啊?”高历本听到这个东西,嘴巴直接张大,显然是又惊又疑。
“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参观这等污...场所?”
“烧砖砌瓦,何谈污秽?”
“秦县令,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文人官吏,一般都不会去这样的地方。”
“砖瓦乃我朝极为重要的营建材料,事关官家土木营建以及民生大事,我等自当了解周详。”
高历本一下子没转过弯来。
砖瓦重要与否,跟参观砖瓦窑有什么关係?
难不成你参观一下,百姓们就都能用得起砖了?
秦淮看到高历本脸上仍未释然的表情,心中嘆了一口气。
“封建观念的入心入脑之深,远超我的想像。哪怕是高历本这样的人,依然深陷四书五经的框架里,一身的腱子肉也遮不住骨子里旧文人的腐朽之气。”
“来人,通知刘县丞,还有二堂、六房主事,明天一早,起身高桥!”
“喏。”
...
高桥乡。
秦淮领著除了顾主簿之外的丹徒各官吏、小廝,二十多人浩浩荡荡,纵马经驛路来到此处。
提前到达的小廝,携一老者,在镇口等待。
“秦县令,我是高桥乡的耆老李方济。诸位官家一路辛苦,可前往驛站歇息一番。”
“耆老,我等来此处,只为高桥砖窑而来,就不歇息了,烦请耆老带路。”
“砖窑?”李方济听到此处,颇感诧异,只是想到自己乡里的情况,还是硬著头皮说:
“还是请您稍息,容老儿去收拾一番,妥当之后再来请您,如何?”
“既是参观,当看实情。现在就去吧!”
秦淮说完,直接下了马,见老者欲言又止,笑了笑,出声安慰道:
“耆老不必担心,今日只看实情,不管如何,都不会牵罪於任何人。只管放心领路即可!”
见秦淮如此坚持,李方济也不好再推脱,领著二十几人往乡南边走去。
县丞刘传之缓了缓脚步,悄悄离秦淮远了一点,用胳膊拱了拱高历本,小声说道:
“高县尉,这是搞哪一出?”
“高桥砖窑咋了?烧出金子了?”
高历本摇了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
刘传之刚想说话,就听到前方一道声音传来:
“到了!”
他连忙看向前方,只见在这座乡镇的边缘,矗立著一处外表颇为破败的砖窑,地面上散落著一些破碎的砖块和陶片。
整个窑洞只有一处还有烟气冒出,寥寥几个人穿梭其中。
刘传之见状,快步走到了前面,怒声道:
“你这砖窑,何至於破败如此?是官雇还是民雇?”
所谓官雇,指的是整个產业都是官家的,这些工人就是僱佣过来干活,工资微薄,可以免除部分税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