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招揽木匠(2/2)
他可没自大到现在就要造出来。
不同国家科技的发展其实是具有偶然性的,这个偶然性更多的是基於地理条件的限制。
比如中国,因为缺少纯度高的硷,从而和高透玻璃失之交臂,而高透玻璃是研究光学、基础化学必不可少的物品,基础化学又高度影响材料学的发展。
而英国,能够轻易获取廉价且高质量的煤矿,成为了它发明出蒸汽机的关键条件。
要知道,现在的唐朝普通民眾,能吃上热饭都算奢侈的。
更何谈去把珍贵的燃料用来...烧热水?
“杨匠,这个是我的一种设想,但是我现在无法实现他,需要你的帮助。”
“秦县令但凭吩咐。”
“你可愿意搬家到大关炼铁场吗?”
“大关?炼铁?”
“不错。你虽是木匠,但是木铁本就相生共用,以汝之见识,在用木铁造器一途必定会有不凡功绩。”
秦淮见杨潜並未出声答应,继续说道:
“你应该也知道铁器的重要,如果供职炼铁场,我便可以解决你的身份问题。”
“身份?”
“是的。我会向刺史请示,在大关设置炼铁营,以军制管理,初期人数少,你就先当一个火长。统领炼铁场的营建工作。”
秦淮之所以这样做,主要还是为了杨潜能立功,以工匠身份立功难度太大,但是若是火长或者团头,那就简单多了。
杨潜听到这里,只觉心神荡漾,感动异常。
听秦淮所说,他终於相信,解决他儿子匠籍的问题,並不是秦淮为了招揽他心血来潮、信口开河,而是经过认真思考与谋划的。
而且不仅仅是解决匠籍,他对那个让他心生畏惧的铁傢伙也是非常感兴趣。
冥冥中他能感知到,跟著秦淮干下去,一定会有非常不一样的人生。
於是他郑重施了一礼,道:
“感念秦县令信任,我这就安排大家干活,把这连机水碓和鼓风机做出来,等做出来之后,我带著新工具一块搬至大关。”
接下来,二人商量了一些製作新工具的细节,让杨潜再次感慨秦淮的工艺水平之高,远远超出他的想像。
等到秦淮二人离开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
“阿郎,你真要在大关建一个军营呀。”陈册掰著手指头问道。
“怎么了?”
“那又是一大笔开销呀。”陈册说完,嘴里嘀嘀咕咕的,算起了帐。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秦淮现在只是个县令,並无任何军职,自然也无法调动军力,能够用的武装力量,就是高县尉那手下几十人而已。
如今炼铁重启一事,如果找李翛在大关设置团营,李翛一定会答应他,只不过肯定不会给秦淮自行招募的权力,而是直接派遣他自己的亲军驻守,与他毫无关係。
顶多给他一个致果校尉,有军职无军权。
这就不是他想要的了。
不过好消息是,唐朝的县镇兵力没有一定之规。
这就给了他可乘之机。
按照他目前的需求,最適合他的军职,有两个。
一个是团练使,不过这个时期,基本上只有州团练使,由刺史兼任,很少设置县团练使。
第二个职位是镇遏使,主要是对一些重镇设置的,而丹徒县就在润州境內,离李翛的亲军距离比较近,所以其实没有必要设置。
之所以想要这两个职位,是因为它是独立机构。
不管是县团练使还是县镇遏使,都算是一个小军队的主管,有极大的人事权。
但是有一个关键问题,按照惯例,一县主官是没有军权的,所以哪怕是真的要来了这两个官职,也不会由他一人兼任。
此事,还得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