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手实(1/2)
不远处,两艘中等大小的转运漕船缓缓驶来。
这两艘船吃水极深,显然是满载货物。
秦淮指挥邱氏三兄弟將渡口的杂草清除,简单平整了一下。
所幸这个码头当初主要由石头堆砌,虽然破旧了点,但是依然可以使用。
两艘漕船缓缓停在渡口。
从船上跳下来两人,一人是秦淮的眷属,陈册。
另一人,中年模样,稳了稳身形,对著秦淮拱手辑礼,道:
“秦县令,我是浙西道盐铁转运仓吏张午师,奉您之命,转运一百石稻米及相应器具。”
张午师没有打探稻米的用途,甚至连周遭奇怪的村民也没有多看。
秦淮非常满意张午师的分寸感。
浙西道的盐铁转运使是刺史李翛,而当初为了让秦淮兜著废弃后大关炼铁场的包袱,不仅给了他节制大关炼铁场的权力,甚至还给了他盐铁转运副使的职位。
本来是个彻头彻尾的『虚职』,但是谁也没想到大关炼铁场还有重启之日。
虚职一朝转正。
这可就帮了秦淮的大忙。
就比如安排仓吏给他转运货物这件事,如果没有这个职位,是万万搞不定的。
邱二光总是最有眼色的人,他急忙招呼两位兄弟和船上的船工,脱下上衣,开始从船上往下搬东西了。
隨著一袋袋的粮食搬下船舱,本来一直萎靡的村民顿时来了精神,十几个年轻人已经在族长的招呼下,加入了搬运队伍,还有些妇孺已经准备生活做饭了。
大家已经饿了好几天,现在看到粮食,所有人都像突然来劲的发条一样,紧锣密鼓又井然有序地转了起来。
除了一百石大米,秦淮还让陈册准备了整整一只羊,和两口大铁锅。
这大铁锅也是罕有之物,这个时期,受限於炼铁技术,铁锅在平民家庭里是很少见的,村民们吃饭要么冷食,要么就是陶鬲土灶。
眾人快速垒起了两个简易的炉子,放上大铁锅,一口锅用来烧水煮米,等到快熬好的时候加入几把野菜,另一口锅煮羊肉、燉羊汤。
不消一会儿,肉香和米香把包括秦淮在內的所有人都吸引到了铁锅附近,直勾勾地盯著两口锅,不自觉地吞著口水。
如果不是秦淮这位官家在场,恐怕他们早就拼抢起来了。
秦淮看到食物准备地差不多了,在大家期盼的眼神中,让陈墨许组织村民排好队,隨即命令邱大伟三人开始给眾人分发食物。
基本上每一个人都分到了一碗浓稠的米粥,还有几块冒著热气的羊肉,加上一碗羊汤,配合著秦淮带来的大蒜,一口下去,真是去膻增香,回味无穷。
秦淮也吃了一点,不过他还是没有习惯这样的烹飪方法,所以吃得不多。
这个时候的大米是糙米,只是简单的去除了硬质外壳,米糠和胚芽都还保留著,和他喜欢吃的精米,至少还差了两道工艺。
而且这个时候的香料是很昂贵的,这锅羊肉没有添加任何香料,甚至都没有焯水,哪怕有大蒜,他也是很难下咽。
幸好其他人没有秦淮的『臭毛病』,一个个吃得满嘴油腻,打起了饱嗝。
优质蛋白和油脂,在这个时期,对於这些人,可是极难获取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