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千匹綾纱之局(2/2)
是啊,这口锅,他一个七品县令的人头哪里塞得满?
正待眾人无话之际,一旁的司户参军李施群及时开口道:
“秦县令,你刚刚说几乎不可能,是不是还有希望?”
眾人之中,只有他听到了几乎二字。
而且他从刚刚的『围捕』来看,秦淮似乎没有跑路的意思,这让他颇感诧异。
印象中,这个县令一直是个贪生怕死、贪得无厌的蠢货。
眾人听闻,再次看向秦淮,目光之中多了期许,再无事不关己的漠然。
这些脸色的变化都被秦淮看在眼里。
他知道,他刚刚的一番说辞已然生效。
只有让这些浙西道的主官们与自己站在同一立场,一起扛起这口锅,他才真的可能破此必死之局。
想到此处,秦淮移步到正厅中间,缓缓道:
“下官確实想到了破解之法,只是...”
“只是什么?”
“还需要使君的鼎力相助。”
“只要能破此局,本官自然会帮你。”
“如今正是繅丝期,下官可在三日之內製作出新式纺车,替代现有的手摇纺车。”
听到这里,长史张坚立即开口问道:
“新纺车?比之手遥纺车提升多少?”
“从一天繅丝十斤到一天一百斤!”
“需要增加几人?”
“手摇纺车需要两人配合,下官这个...”,秦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只需一人即可!”
眾人倒吸一口凉气,张坚压下想要驳斥秦淮的念头,问道:
“如你所说,可省多少时间?”
“十天。”
“才十天?”张坚盘算了一番,摇了摇头。
“下官知道这不够,所以还有第二计!”
“重新启用已经淘汰的原始腰机和双轴织机,增派纺纱人手,配合提升后的繅丝速度,可以再减十天!”
“不够...还是不够,至少还差十天!”
“下官还有第三计!”
李翛见秦淮胸有成竹,不似作假,急切道:
“快快道来!”
“走水路,经淮河、汴河,主船运输,副船补给,沿途不停靠,可再省十天!如此,两月之期可解!”
听到这里,李翛没有想像中的开心,反而难掩失落,微微张嘴,想说些什么。
良久,深深嘆了一口气。
如同泄了气的燕月鼓。
张坚见状,点出了关键:
“那义成军节度使刘悟,已然把控了汴河,沿途设卡,有他在,此路不通了。”
张坚本以为说出此核心关隘,这秦淮定然颓丧。
没成想秦淮脸色无丝毫变化,似乎早已料到。
“下官还有第四计!”
此话一出,眾人皆惊。
造新纺,启旧织,改水路,一连三计,环环相扣,理论上確实可解燃眉之急。
只是奇怪的是,如此了得的计谋,怎么会出自这个向来难堪大用、只喜欢捞钱的秦县令?
“秦淮,你可知,那刘悟不可能给我浙西道买路的机会的,他巴不得本官死。”
“下官可以帮助您,提一个让他无法拒绝的理由!”
“何由?”
“船过之时,奉上生铁一万斤!”
“嘶...”
所有人都是顷刻站起。
李翛手指秦淮,道:
“秦淮,如若戏耍本官,本官现在就可以把你斩了!”李翛语气又急又重。
秦淮再行一礼,语气缓慢而篤定:
“某乃一县主官,若是戏言,便是舍了性命,又有何妨!”
“万斤生铁兹事体大,而且也不宜在此刻多言。使君何不先让下官施行前三策,如若当真可行,下官再与您匯报周详。”
李翛点了点头,道:“李参军,你执本官令,与秦淮一道,辅佐他完成这千匹綾纱。”
“喏!”
…
等到二人离去,李翛屏退左右,独留张坚一人,道:
“张坚,此事,你怎么看?”
“此子怪哉,根据密报,他昨天就已经典当了家產,准备带著金银跑路,怎么今天就想出了破解之法?”
“他那几个计策,可行吗?”
张坚认真回想其中关隘,沉吟良久,终究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个贪官所言,確实是一条解题之路,道:
“这前三计的主要难点是新式纺车。不过,丹徒织坊是秦淮的重要捞金地,他倒是常去,或许真能想出一些革新的工艺。”
“也就是说,他真能省出二十日来?”
“確有可能!”
“不过,这第四计万斤生铁一事,绝无可能!我浙西虽然富饶,但是独缺少铁矿,如今藩镇割据,盐铁之物,较之以往,控之更甚。而且,他对此事一字未言,讳莫如深,必是作假!”
“那他为何还要许诺?”
“缓兵之计,伺机跑路。”
李翛拍桌而起,怒道:
“哼,二十日,再加他的人头,应该也够了。李参军不可能让他跑掉的!”
“且看他如何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