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採药老翁(1/2)
晨光悠悠然穿透薄雾,轻柔地洒落在嵯峨山北麓。这嵯峨山,山势陡峭险峻,好似被巨斧削凿而成,峰峦叠嶂间透著一股神秘的气息。汉武帝时曾在此修筑望仙台,歷经岁月沧桑,崖壁上至今还留存著太初年间的石刻。
张仪騫搀扶著二道长,在乱石堆里艰难地行走。刚和百骸將军大战一场,两人狼狈不堪,衣服上沾满了铜锈,腰间的法器也没了往日的灵光。张仪騫瞅见脚边一块沾著铜锈的碎石,心烦地一脚踢开,嘟囔道:“咱瞧瞧这山势,怪里怪气的。我看吶,还不如先下山去云阳驛,吃碗槐叶冷淘,好好歇一歇。等明日雇个熟悉山路的炭奴,再上山也不迟。”
二道长听了,甩了甩手中那破败不堪的拂尘,赶忙说道:“你这痴儿!难道没听说过『嵯峨精怪最喜扮作樵採人』这句话?咱们此刻下山,那不是放虎归山吗?当年李卫公在这儿布下擒虎阵,就是用『迷途客商』做诱饵,才把那山魈引出来的。”说著,他抬起袖子,指向云雾繚绕的主峰。
张仪騫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兴奋地说道:“道长的意思是,咱们也学李药师这一招?这主意妙啊!哎,咱们不如来掷个铜钱定夺。要是正面朝上,咱就扮作波斯商队;要是背面朝上,就装作新罗求法僧。”说完,他从兜里摸出一枚开元通宝,往上一拋。铜钱在空中滴溜溜地旋转,最后“当”的一声落在青石板上,显示出背面的字样。
二道长却用桃木剑尖轻轻抵住钱幣,说道:“你小子,太胡闹了!《太白阴经》里说得明明白白,『逢林莫入,遇翁当察』。你看这满山的鸦雀都不在这儿棲息,明显是有妖气盘踞啊。可不能掉以轻心。”
张仪騫弯腰去拾铜钱,突然发现石缝里嵌著半片残甲,惊讶地说道:“咦?这看著像是贞观年间玄甲军的鳞甲啊!我听说显庆元年的时候,苏定方在这儿剿过突厥残部呢。”说著,他用障刀挑起那片锈跡斑斑的铁片,仔细端详著。
“正是!”二道长一拍手,笑著说道,“当年那些胡虏就是被『山神』蛊惑了。咱们今日可得小心行事,说不定也会遇到类似的危险。”话还没说完,林间突然惊起一群乌鸦,“呱呱”叫著飞散开去。张仪騫手中的司南铜勺也像发了疯似的,在罗盘上疯狂旋转,划出一道道火星。
“道长,这破司南怎么转得跟陀螺似的?”张仪騫甩了甩手中的青铜罗盘,一脸疑惑地说道,“肯定是这山间的磁铁矿脉捣乱,再加上昨夜的妖气还没散,把这寻路的法器都给弄失灵了。”
“《唐六典》有记载,这嵯峨山可是將作监采铜的重要地方。”二道长用剑鞘轻轻敲了敲裸露在外的赤铜矿脉,石屑簌簌地落了下来,“当年宇文愷修建大兴城的时候,在这儿挖到了『连山铜』三百钧。用这些铜铸出来的开元通宝……”
张仪騫没等二道长说完,就插话道:“铸出来的铜钱能买三勒浆不?我在云阳西市瞧见胡商斗宝,他们说嵯峨铜里含有『星屑』,用这铜铸的镜子能照出妖怪。可咱们这罗盘怎么反倒不灵了呢?”
二道长被他这话噎得眉毛直颤,没好气地说道:“你这竖子!《考工记》里讲得清清楚楚,『金有六齐』,铜和锡的比例不一样,这铜的功用也就大不相同。將作监那帮傢伙……”
话还没说完,突然听到林间传来“篤篤”的药锄叩石声。只见一位老翁从薄雾中缓缓现身,他鹤髮童顏,穿著麻鞋,背著一个竹篓,看起来仙风道骨。
张仪騫赶忙快走几步,上前叉手行礼,说道:“丈人请留步!我俩在这儿迷了路,想跟您打听一下下山的路该怎么走?”
老翁停下脚步,笑著说道:“少年郎,你可真是莽撞。你知道吗,这儿可是嵯峨禁地。贞观十五年,阎立德督造翠微宫的时候,炸了半座山,从那以后,这山里的道路就像迷阵一样,错综复杂。”说著,他抬手朝东南方向指了指。
二道长听了,赶忙稽首行礼,说道:“贫道观丈人篓中装著不少赤箭、鬼臼,想必您是经常在山林里採药的行家。还请您给我们指条明路吧。”
“那就跟我来吧。”老翁轻轻点了点药锄,说道,“从这儿走三里左右,有一条採药栈道,是孙思邈真人带著弟子们开凿的。”说著,他伸手拨开藤蔓,露出崖壁上凿刻的“药王径”三个字,那字跡已经和钟乳石长在了一起,仿佛融为一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