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浮来山(2/2)
脸上涂著黑泥和灰尘的少妇楼著一个七八岁的女孩,紧张的支支吾吾话都说不清楚。
“应该不是山南的那批流民”青年安慰道:“他带著匕首,就算是贼军中这种匕首都不多。”
少年郎赞同的点点头,丟下石头,一屁股坐在地上。
“小姐,先吃点东西。”青年从怀中取出两个豆饼,一个递给妇人,一个递给少年郎妇人镇定了些,但没有接过,看著瘦骨鳞的青年,“你吃吧。”
“我吃过了。”青年笑著將豆饼硬塞到妇人手中。
妇人沉默了好一会儿,低声道:“阿风,逃不走的,逃不走的—-你把大郎带走——
“母亲!”少年郎的声音带著哽咽。
“当年我才八岁,饿晕在路边,是小姐让人救了我。”阿风摇著头说:“这辈子我只跟著小姐,护著小姐。”
“对了,还弄了点盐巴,灌了一竹筒水,待会儿都喝点。”
“盐巴?”妇人吃了一惊,“你去哪儿弄来的?”
“在个村子里搜出来的,好运气。”阿风笑嘻嘻的將竹筒拿出来,“大郎先喝点,水肿的厉害。”
少年郎沉默的接过,只喝了一小口递了回去,警见阿风背后有血色。
倭寇、乱民肆虐莒州、沂水两县几个月了,其中势力派系纷杂,最终倭寇头领吴美干与柴运能成为头目,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手中有盐。
果腹的粮食很重要,但盐同样重要—没有盐,手脚无力、全身水肿、四肢瘫软,
吴美干控制著莒州南部靠海的区域,而柴运手中有大批盐丁、灶户,所以他们才能打造出一支还算有些战斗力的贼军。
妇人不清楚,但少年郎心里有数,这点盐巴肯定是阿风抢来的,为此还受了伤。
等几人將两块豆饼吃完,阿风才小声说:“我打听过了,沂水县那边要稍微好一些如果能找条船只,就能去济南府的新泰。”
妇人犹豫著看向儿子,后者摇了摇头,四个人中两个妇孺,自己才十五岁,只有阿风一个青壮,出了山——-几乎不可能有幸理。
阿风嘆了口气,“但指望官军来援,估摸著”
“不可能的。”少年郎再次摇头,“江北明军决计不会北上,山东明军也不会来援。”
“父亲曾经提过,青州南部大乱,最好的去处是登州、胶州,有登州军、护卫军。”
少年郎口齿清晰的分析道:“但越过沂山去临朐,说不得就会被官军搜捕,而往东去胶州,途中的诸城也在乱兵手中。”
“唯一的可能是沿沂山往东,避开诸城,从安东县境內入高密县。”
阿风与妇人对视了眼,前者咬著牙说:“不能再等了,这几日我多找些吃的—”
少年郎默然无语,走安东县这条路虽然可能成功,但更大的可能还是在途中被流民、
盗匪。
妇人的右手缩回到袖子中,握住了身边唯一的首饰,那是一枚被磨的尖锐的髮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