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农事(2/2)
但短短一旬后,朝廷迅速的做出了最怂的反应,一切都风平浪静。
陈锐转头看向了金柱,“什么时候启程?”
接下来內政方面,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春耕,不管是舟山还是胶州、连云,都有大批民眾开荒田,又要推广新式作物,主持农事处的金柱就连大年初一都在內书房內忙到三更半夜。
金柱有条不素的解说道:“从去年十二月开始,我遣人查定,定海良田四万五千余亩,其中两万八千亩在定海中所名下—也就是在舟山名下,余者在大嵩所、定海后所等卫所名下,自耕农倒是不多。”
这也是正常的,定海这一块,向来是定海卫的势力范围。
“吴泽赴胶州之前,曾定下开东钱湖水道事,所以这些良田都不会推广红薯、土豆,大部分种植水稻,小部分种植豆、桑等。”
“自去年六月开始,大量民眾聚於定海,舟山收容,以粥米供应,使民眾开耕荒地。”
“至今年初,各类田地、山田共计两万六千余亩。”
陈锐点点头,“沈师,內书房议多少?”
前期的舟山白手起家,是靠了陈锐的皂块、盐赚取利润,又连续抄了定海卫指挥使李寿和八家盐商,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虽然后面海贸能提供大量的银钱,但控制的区域缴纳粮税·这是肯定的。
沈束咳嗽两声,“初议,上等田一亩六斗,中等田一亩三斗,下等田一亩一斗。”
陈锐在心里盘算,东南的上等田亩產两石半,六斗的话,那就是两成多一点,中等田、下等田还要更少。
“这是指水稻等作物,红薯、土豆目前不好估算,要等到秋收之后再议,大致比例相当。”
“此外,若遇洪涝、旱灾,或收成不好,会酌情减免。”
陈锐想了会儿,问道:“诸位觉得,是高了,还是低了?”
金柱、石茂华、黄九皋等人异口同声,“低了。”
裴天祐笑著解释道:“本朝定製,一亩田缴粮五升,看似低很多,但各级官府以及胥吏上下其手,在江北地,一亩良田,至少要缴纳七斗粮。”
简单来说,舟山看似税比明朝重,但只要控制得住,那不管是大户还是自耕农,实际支出的要比明朝要小,中等田、下等田要小很多。
“最关键的不在这儿。”黄九皋开口道:“舟山废役,修路搭桥、疏通河道各类事,都供应吃食,民眾踊跃。”
徐渭点头赞同,“只废役一条,舟山根基便固!”
“好,暂且定下,若有不妥再议。”陈锐提笔在沈束递过来的公文上落笔,
嘴里却在说:“但需严查,不得少报由地,不得以上等由充中等田、下等田,若有查实,一律严惩不贷。”
“此事,內情司会负责。”
“嗯。”金柱应了声,“农事处除却文员之外,另招募老农数十,至少定海这边,均已详查。”
“但胶州、连云两地,虽內书房出文,年前已报上数据,但我准备后日启程,两地都要转一圈,大致查一遍。”
陈锐放下笔,“鸟粪石肥料主要用於胶州、定海两地,红薯、土豆作物主要输连云。”
金柱眨了眨眼,“陈子鑾——”
说到一半,金柱住了嘴,徐渭笑著说:“不碍事,问问又能如何。”
陈锐点头赞同,“待得温州战事结束,丁邦彦所部调连云,陈子鑾会出兵北上。”
金柱又问了几句,边上的裴天祐、石茂华才明白过来,陈子鑾、叶邦荣、楼楠要攻占沂沐河谷—如今那儿聚集了数以万计的流民。
想安抚流民,先要用刀枪和鲜血恐嚇,其次要用粮米賑济,最后要给他们希望。
沂沐河谷,土地肥沃,又易守难攻,战略位置也极为重要,红薯、土豆在这儿推广,能抢在韃之前有所收穫,舟山的势力才能在山东的东侧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