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南京(中)(1/2)
第334章 南京(中)
听陶承学大致的说完事情的经过,书房里陷入了寂静。
翁万达是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唐顺之是觉得这类事这一两年是司空见惯,巴不得护卫军刀利一些。
陶承学更是义愤填膺,而沈炼却只在心里苦笑,事实和自己的猜测,大差不离·陆炳让自己来询问详情,实际上都没什么必要。
“我打探了一些,通政司那边已经收到了寧海县丞的奏摺。”陶承学补充道:“以寧海县令卢逊残暴,县人暴动为由,附有一份县人万民书。”
“嘿嘿,嘿嘿!”沈炼的笑声略带悲凉之意,“民心已易,民心已易——”
唐顺之不动声色的说:“舟山护民,民心自有所向。”
这句话说的並不隱晦,朝廷苛民,民心自离。
这一年多来,山西、陕西、河南、云南各处战事频繁,就连山东都弃之不管,但还是到处缺钱。
朝廷只可能在东南苛以重税·这其实是理所应当的。
但无奈地方官-拉出来全砍了脑袋,肯定有冤枉的,但砍了七成,肯定有漏了的。
最关键的原因是上樑不正啊,嘉靖帝大修白鷺园,费银钱甚多,又从云贵徵调巨木,
弓得西南动盪不安,现在又徵召道土,钱如流水。
唐顺之瞄了眼颓废的沈炼,“此事关係重大,纯甫兄需斟酌一二。
这句话指向很明显,沈炼背后的陆炳是朝中对嘉靖帝影响力最大的几个人中的一个。
沈炼突然起身,拱了拱手,没有说什么,径直离开。
“首鼠两端。”陶承学如此评价。
“过了,过了。”翁万达靠在软椅上,轻轻摇头道:“沈纯甫也是难熬,难熬啊。”
唐顺之点点头,“遣长子入舟山,却又不得不困居南京。”
沈炼知道哪边是对的,哪边是错的,不让不会让沈襄投入舟山去做对的事,但自己却只能留在南京,来做那些错的。
翁万达其实心里是有些庆幸的,幸好自己虽然被夺情,但却终究没有起復,不然也是难熬的很。
唐顺之转头看向陶承学,“还有哪些,说吧。
沈炼都与舟山决裂了,陶承学肯定不会將所有消息都漏出来,笑著说:“这封信是徐文长写的,详尽写了斩卢逊头颅之前“
听陶承学说完,翁万达喷喷道:“真是刚强,实在刚强。”
“明知道不妥,明知道可能使得舟山两面受敌,却还是斩了卢逊!”
唐顺之低低呢喃,“只做正確的事。”
只做正確的事—说起来简单,但却是千难万难,至少在南京。
陶承学继续说道:“护卫军会撤出寧海县,不过-正月十五,护卫军正式招募新兵,会在寧海县募兵。”
翁万达点评道:“虽刚烈有力,却进退有据。”
如果护卫军在寧海县扎下根,那等於是主动与明廷撕破脸皮了后果很难预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