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寧海的未来(1/2)
第324章 寧海的未来
“此人可用,可大用。”
在石嵐出门之后,金柱第一时间展现出对其的欣赏,这个青年不过二十三四岁,举业不畅,未有功名,平日里嬉戏玩弄,也不打理家中庶务,却能审时度势,洞察人心,更能顺势而为。
徐渭也点头赞同,纵然是他,也挑不出任何的毛病,更找不到替代方案。
护卫军將在半个多月之后,正式开始今年的第一次招募新兵,如果能从寧海县招募来百名甚至更多的新兵的话,加上卢逊被斩,舟山將会实际意义的在寧海县扎下根虽然没有任何的执政机构。
这种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是普遍出现在基层民眾心目中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旦入军,那就有了后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
如果朝廷再委派一个县令来,能有多少权威,那真是用脚后跟都想得到的,就算一个普普通通的佃户家子弟,你都不能隨意欺辱。
再配合上石家之类的大户,舟山虽然没有拿下寧海县,但实际上已经事实的控制了大半。
关键是,这套模式可以套用,套用在隔壁的天台县,还有义乌县、连云等地“
就比如,护卫军中有大量义乌人,如今主管矿山的太监已经不太敢苛待旷工了,谁知道人家在护卫军中有没有家人、兄弟呢?
陈锐看著石嵐离去的背影,心里也有了些许迟疑,此人心思敏捷,又几乎是主动来投,或许能发挥出更多的用处。
反正石简也不止石嵐一个几子,有些事情完全可以让石嵐的两个兄长去做。
“你是前任寧海县令留下的?”徐渭看著刚刚进门,恭恭敬敬行礼的张师爷,“倒是个机灵的。”
县衙中见机最快的两个人,冯捕头找到了朱珏,儿子、侄子都定下年后应募入军,而张师爷却將卢逊卖了个彻彻底底·这廝居然將卢逊搜刮的钱財私下记录,將册子递到了陈锐手上。
翻了几页,陈锐懒得再看了,径直问道:“可有明细?”
张师爷愣了下,“大致各镇各乡,再往下就要查探了。”
“儘量探查清楚。”陈锐扫了眼张师爷,“催缴积欠,第一次餉银以及秋粮不计,但秋收之后的第二笔餉银,全都送归。”
之前的是真的没办法,卢逊搜刮的那么厉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背后有人他也是要上供的。
但最后一笔,县衙库房加上卢逊的私產,足够返还了。
“先不要传出去,让人打探清楚。”金柱提醒道:“舟山设有內情处,若是你从中贪了银子—”
“明白。”张师爷连连点头,“老朽知晓沈家门码头处的头颅。”
两个多月前,骆松、廉钟砍下的头颅至今还悬掛在码头处,此事早就轰传东南了。
“仔细些。”徐渭补充道:“此次抵寧海的两营一连,其中多有台州人。”
寧海这边的事务大致处理的差不多,陈锐与徐渭盯著地图开始商议接下来的事情不能拿下寧海县,但必须拿下象山县。
象山县面积不小,西北山地,东南平原,但不管是平原还是山地,开发都很有限,原因也很简单,人口少。
象山县城才两千多户,昌国卫也不过千余户,加上常有海盗、倭寇上岸侵袭,导致人口数量很少,土地开发利用率很低。
在古代任何一个朝代,限制田地数量的主要因素永远不是人口、土地、地形这些,而是税赋。
“邓宝那边至今还没有消息—.”徐渭低低呢喃。
“昌国卫无有战力,无需忧心。”陈锐说完顿了顿,才点了点地图上的一个点,继续说:“马岗镇不错。”
“嗯,距离昌国卫所不远,距离象山县城也不远。”徐渭点头赞同,“地势平坦,內书房设在这儿最是合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