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接风(2/2)
换成汉初,这就是萧何,换成明初,那就是李善长。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这样的人物,是不应该有外戚的身份。
事实上,裴氏猜的一点都没错,沈束从抵达舟山之后,就完全明了了陈锐的心思和大志。
在击溃来犯倭寇,扫平定海卫之后,沈束就下定了辅佐陈锐的决心,也將女儿从陈锐妻子的选择中完全排除。
陈锐本人对此没有说什么,但也默许了这一切,他对沈束本人没有任何的猜疑,对聪慧而寧静的沈慧儿也有些好感,但很多时候,制度决定了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陈锐將裴天祐从连云调来舟山的原因,朱珏在连云驻军中排在前五,裴天祐就不合適留在连云內书房。
后院安安静静,而前院却是热闹,裴天祐、石茂华初来乍到还好,金柱、黄九皋却是性情疏阔,加上朱珏、徐渭,席上热闹的很。
热闹的原因在於今日的晚宴上的菜餚,全都是用新式作物做的。
玉米做成了玉米棒,番茄做成了炒蛋,还熬了一锅汤,红薯做成了红薯饭,土豆切丝炒肉,辣椒更是做了四五道菜。
陈锐有些惋惜的啃了几口玉米棒,这玩意也能高產,但不如红薯、土豆前世倒是能將棒子磨成粉末,这就是所谓的棒子麵,但这一世可找不到这样的机械。
“若是红薯、土豆真的能亩產二十石不,就算只有十石!”金柱点评道:“秋收之后,再无缺粮之忧!”
“真是好味道!”黄九皋额头冒汗,手里筷子还去夹辣椒,“不让博望侯专美於前!”
沈束摇头道:“当越博望侯。”
“不错。”裴天祐点头赞道:“按照之前所述,土豆、红薯可种於山地,即使是刚刚开耕的下等田,也有十余石收成,如此伟业,远迈博望侯。”
陈锐平静的吃著辣椒,感受著那丝丝辣意,並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在想,土豆、红薯这两种作物的產量,对这个时代的人有著极大的衝击力,但他们还是低估了。
清朝之所以有所谓的“盛世”,人口爆炸是主要因素,虽然他们都是奴才。
而影响人口爆炸的诸多因素中,高產量同时对土地肥力、水源要求不高的土豆、红薯是一个关键因素。
放到现在,最直接的影响,会导致舟山控制的地盘从明后年开始,不缺粮。
这种状態,会直接导致大量流民集中到胶州、定海、连云等地,如徐渭、沈束都已经开始考虑將寧波、台州沿海划归治下。
至少要將象山拿到手中,如今的象山半岛大半是属於寧波府的,立有象山县,不过很贫瘠,人口聚集地除了象山县城之外,只有昌国卫。
昌国卫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护卫军拿下象山非常轻鬆,到时候能顺著象山海峡往西南方向,登陆后直接抵达台州府寧海县。
酒宴上,眾人一边吃著,一边顺口聊著,裴天祐敏感的察觉到,徐渭、沈束、黄九皋几人对自己似乎非常关注,金柱偶尔开口也往往针对自己,也只有朱珏、石茂华没有什么反应。
从连云抽调裴天祐来舟山內书房任职,有其女婿朱环的因素,当还有个更重要的因素海州裴家,並不是书香门第,而是当地商贾大户。
海州看似偏距一地,但交通其实非常方便,因为近沐水、沂水,南北运河也是从淮安府通过,南下北上极为便捷。
裴家在海州扎根百余年,经营各种货物,大到盐业、铁业,小到日常用品,无所不包而裴天祐是偏支出身,家中並不富庶,自十五岁开始就打理家业,用了十五年赞下了一笔在整个淮安府都数的出来的家业,然后用了十年时间,考中了两榜进士。
换句话说,裴天祐这个人,有很强的实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