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推广和小便宜(2/2)
陈锐盘算了会,才说:“南洋送来多少,那就要种植多少,如果定海卫这边民眾不肯,那就改为胶州、海州,不管是红薯还是土豆,都是一年能种植两季。”
“那不如就全让胶州、海州那边——
“不行。”陈锐顿了顿,在心里整理了下,才缓缓道:“在定海卫推广红薯、土豆,关键在於,让更多的良田改种油菜、桑树、、甘蔗等作物。”
徐渭在边上提醒道:“他当年就在双屿岛上,又选了舟山为根基,怎么可能放过海贸。”
“只要能在浙江各地推广开红薯、土豆,民眾得以饱腹,才能將更多的田地用作他途。”陈锐轻声道:“更多的人口才能被释放出来—“
“甚至於,可以在南直隶、福建各处推广开,能多活几个人,总好过多死几个人。”
金柱一时然,愜的看著陈锐,半响后突然说:“倒是可以换个名称,称为舟山薯、舟山豆。”
徐渭嘿然笑道:“国楨兄好心思,好心思!”
如今上不仁,各地官吏盘剥民眾,一旦舟山薯、舟山豆推广开——-舟山的名声,將得到一次本质上的飞跃。
而且还能狼狠的噁心明廷·.各地的官员会阻拦吗?
阻拦那就是將人心推到舟山这边,不阻拦,人心同样会向著舟山。
大致商议了相关事务后,金柱补充道:“明年我主持农事处,万公回舟山吗?”
“若是短时间內不回,內书房缺人手,需要补足。”
如今內书房中,沈束总领大局,金柱、万表、黄九皋各分摊一部分,而舟山內部的流程又很繁琐,的確需要补足人手。
思索片刻后,徐渭试探问:“要不要从胶州那边调人?”
“张邦彦的三弟张邦直、郑光溥、石茂华都颇有理政之能,此外海州的裴天祐也不错。”
金柱也建议道:“山阴赵理那边我可去信一封,只是其叔父赵锦如今在都察院,会不会投身舟山,不能断定。”
陈锐迟疑了会儿,“明日內书房再议吧。”
金柱点点头,从胶州、海州抽调人手,的確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定下来的,
需要斟酌。
想了想,金柱换了个话题,“钱庄那边一切都顺利的很,不过各处管事有些牢骚。”
“嗯,我也听说了。”徐渭笑著点头。
“怎么?”陈锐眉毛一扬。
“比如財务处就有个管事,是陈默带出来的学徒,人本分的很。”徐渭抿了口茶,慢悠悠的说:“前几日我就听他牢骚,不入护卫军,没有举刀临阵,自然是没有理由拿高昂赏银的。
但银钱存在钱庄內,是有利息的,这种好事,没道理让护卫军全占了去。”
“其实也是好事。”金柱笑著说:“光是沈家门上下,各处的管事、文员,
再加上在盐田、作坊各处的作工,还有治安队那边,每个月发放的月钱也不少,
能省下来,也不无益。”
陈锐有些难以理解,一百两每年才二两银子的利息而已,真的不高啊!
但陈锐同时也理解了后世那些搞集资的人的心理,只要肯给小便宜,那上当的人就会源源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