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故人(2/2)
叶大正点点头,看著食堂內来往不停的人流,“井然有序,宗安兄手段不凡。”
丁邦彦笑了笑没解释什么,他如今掌一营兵,在军中地位不低,而且侄儿丁茂资歷深,所以他很清楚,虽然陈锐平日里並不具体管理內政,但很多流程、制度都是陈锐亲手制定的。
吃完饭,叶大正等人准备告辞离开,他们人数不少,是居住在定海县城內。
叶大正握著丁邦彦的手,“若回师,还请宗美兄提前来信,当来致贺,迎接壮士。”
丁邦彦笑著应了声,回到舟山后的这些天內,他深刻的感受到山东三战三捷到底能给舟山带来什么。
丁邦彦转到了议事堂后的一个小屋中,沉默了会儿后,才让人將吴唯忠叫来。
“家人都迁来了?”
“是。”吴唯忠点点头,“稍微迟了些,沈家门这边已经没有位置了,只能安置在定海卫,在乙六村。”
“棚子?”
“是。”
丁邦彦眉头皱了皱,“如今胶州大兴土木,吴泽被调去主管胶州基建,一时半会儿难以建宅,定海卫这边若要建宅,只能自行建了。”
吴唯忠点头道:“村中也有砖瓦宅屋,也都是自己出钱购砖石的。
1
“你家中只有母亲、弟弟和妹妹。”丁邦彦摇摇头,“惟贤今年才十二岁—“
“这样吧,让他们住到甲一村去,我平日都在军中,家中正冷清著。”
丁邦彦早在七月份就將家人迁居到了舟山,以他的级別,是能在沈家门申请到一套宅子的。
丁邦彦家中只有母亲、妻子和一个还没有出阁的女儿,也的確冷清的很。
吴惟忠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作揖行礼,“多谢丁公。”
“不过些许小事。”丁邦彦授须沉吟,视线在吴惟忠的脸上打转。
吴惟忠有些奇怪,笑著说:“若有事吩咐,还请丁公无需客套。”
丁邦彦轻笑了声,“汝诚,以你观之,护卫军如何?”
吴惟忠更是奇怪,“护卫军北上山东,如今负天下之望,丁公此言何意?”
“那陈千户如何?”
“白手起家,颇有大志。”吴惟忠隱隱听出了些什么,言语间颇有些隱晦。
丁邦彦在脑海中想了又想,轻声道:“有一件密事,我在考虑要不要告知你———“”
吴惟忠没声,只安静的听看。
“但若是你知晓,那就再也下不了舟山这条船了。”丁邦彦幽幽道:“我已然决定,
此生投身舟山,但你还年轻—.”
吴惟忠哑然失笑,连连摇头道:“適才我还以为丁公与南京有来往呢。”
“哈哈哈!”丁邦彦放声大笑,“我在南京城內月余,胸中常鬱郁,哪比得上在护卫军中的豪情壮志!”
“那就请丁公道来。”
“不急,不急。”丁邦彦轻声道:“我还是要替你解说如今局势。”
“护卫军山东三战三捷,又遣陈子鑾率兵平定淮安倭乱,如今驻兵海州。”
“但朝中对护卫军的態度却是当日胶水大捷的战报传入南京,据说陛下大怒,出身寧波的通政使赵文华、兵部左侍郎张时彻都被斥责。”
“青州大捷后,率徐州军北上山东的徐州知府吴桂芳,以及支持出兵的江北总督王邦瑞均被调职。”
“严嵩的舅子欧阳必进如今出任江北总督,而舟山与严党势不两立,想必你也清楚。”
“嗯。”吴惟忠应了声,陈锐、周君佑、周君仁的经歷在舟山並不是什么秘密。
“朝中又有意起復沈宗安,赐戚继光母亲浩命,召其入京—“”
“简而言之,朝廷颇忌惮舟山,忌惮护卫军。”
“而护卫军的军费、军械、將校?朝中无力约束。”
吴惟忠眯著眼点点头,他虽然才十八岁,但却也听得懂,舟山已经事实上成为一股割据势力。
“或许有一日”丁邦彦沉默了会儿,才继续说:“或许护卫军不得不与明军开战。”
让丁邦彦意外的是,吴惟忠似乎没有考虑,轻声道:“敢问丁公,十年之內,朝廷可会北伐?”
“很难,很难。”丁邦彦摇头道:“河南前线,据说不敢越雷池一步,山西那边勉力支撑。”
“如今韃靶未用全力,一方面辽东尚有明军,舟山前几日已然遣船只北上,援助衣物、粮米,另一方面韃靶尚有內忧,俺答到底不是大汗,蒙古大汗至今尚在草原。”
“一旦俺答解决了內忧和辽东军,积蓄实力”
“朝廷北伐只怕会先行南下来攻。”
吴惟忠专心的听著,“如此说来,护卫军以海州、胶州为基,一旦韃南下,便可出兵北上西进。”
“不错。”丁邦彦点头赞同,“若是拿下沂沐河谷和青州南部,集大军北上,韃侧翼有忧。”
这次吴惟忠想了很久,低著头思索了一刻钟后,才轻声问道:“护卫军会攻南京吗?
””
“不知道。”丁邦彦回答道:“除却山东之外,可能浙江、福建,可能江北,但攻南京的可能性不大。”
吴惟忠点头道:“出兵之前,我曾听廷梓兄提及,陈千户曾言,自古得国之正,无过於明。”
丁邦彦笑了笑,他也是这么想的,也是从这句话做出判断的若要改天换地,那就不能篡,而是顺理成章的取而代之。
吴惟忠笑著说:“如此一来,朝廷决计不敢与舟山撕破脸,难道从河南或者山西、陕西调兵吗?”
“丁公,到底是何等密事?”
丁邦彦露出一个笑容,轻轻拍了拍手。
听见脚步声,吴惟忠侧头看去,一个面容略有些熟悉的青年推门从內室走出。
“汝诚兄,多年未见,还识得故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