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二十四时辰(1/2)
第275章 二十四时辰
“咚咚咚,咚咚咚!”
好一会儿后,在吴大瓚慌忙的喊声中,吴百朋才猛然醒转,连续的兵败、突然出现的大捷,让这位江北巡按今晚难得的睡了个踏实觉。
“怎么回事?”
沈贤脸上倒是没有什么惊慌神色,低声道:“適才得报,护卫军突然出兵,小侄已去城头看过,护卫军正在渡河。”
“渡河?”吴百朋大为意外。
今日黄昏时分,追击倭寇的护卫军返回,但只有直属营,换句话说,如今陈子鑾手中兵力不过千,怎么会突然在夜间冒险渡河出击?
吴百朋胡乱穿上衣裳,脚步匆匆的出了县城,远远看见在火把的照射下,陈子鑾、叶邦荣、崔方等將领站在高处,盯著护卫军士卒通过船只一批批渡河。
“廷梓,战局有变?”吴百朋也看见了河对岸隱有火光闪耀。
“惟锡兄。”陈子鑾转头看来,侧脸被火光映射,显露出刚直的轮廓。
吴百朋心里有些感慨,倍磊陈家,乃是义乌大族,他早年就认识陈子鑾。
平心而论,陈子鑾虽自小攻读经史,非是庸人,但也的的確確在举业、仕途这条路没什么前途。
谁想得到树挪死人挪活,在进入护卫军之后,陈子鑾一跃而起,如今隱隱算是陈锐,
周君佑以下的第三人了。
如今更是手握强兵,镇淮安一府。
“朱珏那憨货先动手了。”陈子鑾解释道:“九营、旅部斥候联手,夜袭刘伶台。”
“如何?”吴百朋追问道。
“大捷。”叶邦荣应了声,“倭寇溃不成军,向西逃窜,阎丁审讯俘虏,尚有近千倭寇盘踞清江浦。”
顿了顿,叶邦荣笑著说:“还好已然將北面倭寇扫清,不然还真有些麻烦。”
吴百朋犹豫了会儿,“夜间出兵,是不是险了些?”
陈子鑾微微侧头,平静的说:“阎丁率斥候查探,倭寇肆虐刘伶台镇民眾,朱环率九营即刻进击,即使冒险,也当领功。”
这句话將吴百朋堵得胸闷,不管你问的是朱环出兵太险,还是问此刻护卫军出兵太险—我都给了你答案。
边上崔方在战场上杀伐决断,但性子却有些圆滑,笑著对吴百朋说:“护卫军向来不愿夜袭,但今日一战,必胜。”
“刘伶台那边还在交战,倭寇向西逃窜,但夜间行军並不算快,此时就算清江浦那边得了消息,护卫军渡河击之,两面夹击,必胜。”
叶邦荣补充道:“大哥向来不鼓励夜袭,但夜间作战,也是护卫军平日常规训练的科目,而且军中基本是没有雀蒙眼的。”
渡河、登陆,这也是护卫军常规训练科目,两营兵力,很快的渡过了淮河,出现在清江浦西侧。
从清河县城的码头处渡河抵达乌头镇,而清江浦距此二十里,陈子鑾命崔方率直属营在前,自率一连兵在后,另外两连兵散在南侧,向清江浦扑去。
跟著行军的吴百朋刚开始还撑得住,他今年刚好三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但渐渐的,渐渐地,吴百朋开始掉队了,两条腿像是掛著铅块,喉咙处似有血腥味。
毕竟不是徐渭那种正儿八经的文士,周边又都是义乌同乡,吴百朋实在做不出让人背著行军的事。
二十里路也就是九千米左右,换算成步也就六千多步,对於每天早上拉练都要万步的护卫军士卒来说,还真不算太远。
当崔方抵达清江浦西侧的时候,朱珏此时都已经杀了进去。
驱赶倭寇冲入清江浦,朱珏先率三十甲士猛衝直打,將还没来得及匯集起来的倭寇衝散,隨后鸳鸯阵扑上,逼得倭寇节节后退。
与普通的镇子不同,清江浦乃是南北运河两岸最著名的大镇,镇中道路宽阔,容三个鸳鸯阵齐头並进,后方不停有標枪投掷,倭寇几乎没什么还手之力。
身上铁甲沾血的朱珏退了下来,侧头看了眼副营长袁通,“这边两个连足够了,你带一个连从左侧绕过去,提防倭寇绕后。”
“阎丁,警卫排调给你,匯合斥候从右侧绕过去。”
袁通、阎丁应了声,还没等他们离开,巨大的喧譁声在镇西响起。
让江北人听不懂的呼喊声传来,护卫军人人心头大喜,这是义乌方言,援军已经赶到了。
这是崔方的主意,来不及遣派斥候联络九营,以方言高呼,一方面震镊倭寇,另一方面也是告知九营。
崔方指挥三个连队陆续入镇,扫荡各处,自率警卫连百余甲士,直取镇中,从后方一刀捅在倭寇的腹心处。
当吴百朋赶到的时候,只能看见遍地的尸首、血跡,被看管的俘虏,以及正在向著朱鈺、崔方磕头致谢的百姓。
“你个憨货,算你立了一功!”陈子鑾虚虚踢了朱珏一脚,笑骂道:“胆子倒是大!
2
朱珏大刺刺的说:“昌乐一战,丁茂那廝可是在我面前提了十几次,还能不如他?!”
周围一阵鬨笑声,胡守仁突然笑著说:“不过这一战,营长也是好悬犯了错。”
“什么?”叶邦荣隨口问了句,但看见胡守仁脸色诡异,追问道:“来来,说清楚!
“姓胡的,你给我闭嘴!”
叶邦荣一把將朱珏推到边上,胡守仁才慢悠悠的说:“营长为先锋攻入刘伶台镇,救下了一个女子人家拉著营长不肯鬆手”
朱珏老脸发红,挣开叶邦荣,上去一脚踢在胡守仁的屁股上。
“哎呦,这算是犯了军纪吧?”陈子鑾也忍不住插嘴笑道。
“算,当然算。”叶邦荣用力点头,“害民算不上,但够得上扰民了。
一旁还在穿著粗气的吴百朋听著这些將校的调侃,心中的情绪复杂难言。
其实吴百朋昨日就感觉到了,將淮安府闹得一塌糊涂,让江北军、吴淞军、徐州军无可奈何的倭寇,並不被护卫军的將校放在眼中。
镇子基本上已经平静下来,部分护卫军正衔尾追击逃窜的倭寇,將校、士卒正在安抚民眾。
到天亮时分,吴百朋一人在镇子里漫步,远远望见护卫军的士卒正在煮粥,边上堆放著粮袋,还有几只活蹦乱跳的鸡鸭,而一个將校推辞不过,只能让人去取来银子。
吴百朋愜的看著这一幕,又突然扭过头,觉得看不下去。
天下无数府州,论重要性,淮安府能排进前十,甚至前五,这是因为漕运,因为盐场。
而如今,对於南迁的明廷来说,淮安府不再那么重要了。
更何况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內,淮东大败、洪泽湖决堤、流民四起、灶户作乱、倭寇来袭—.
吴百朋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如今的淮安府,由战力强大,同时不扰民、不害民的护卫军来守卫,可能更加合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