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胶州建制(上)(1/2)
第269章 胶州建制(上)
已然入夜了,但逢猛镇依旧没有平静下来,各处举著的火把,甚至空地上燃烧的篝火,將镇子照耀的亮堂堂一片。
內內外外穿梭的人流不息,有的是在抢运送海船运送来的物资,有的是正在运送由胶莱河南下的各式物资,甚至还有借著月光正在修建房屋的。
“那边是在连夜赶著搭建仓库,麻港那边倒是有些仓库,但不过这边主要是青州运送来的。”孙鈺领著两位中年文人从人群中穿过,不时的指指点点,“听说王御史为此闹了两场。”
“听说了。”张邦彦嘿了声,“临淄徐家截下了一批,还打伤了数十人。”
郑光溥接口道:“结果护卫军百人进击,將徐家四百青壮打的落流水。”
孙鈺笑了笑,心想王德依徐八为腹心,搞不好比王名应强不到哪儿去。
又走了会儿,孙鈺看著运送的木材,开口说:“现在搭建的棚子,冬日保暖还算勉强,不过迁居的途中我特地问过了,很多民眾都没有厚衣?”
张邦彦苦笑了声,“百姓连鸡鸭都带著,如果有厚衣怎么会不带著呢?”
孙鈺毕竟是世家子弟出身,没受过穷,听了这话脑子转了会儿才反应过来,
人家没有厚衣,不是因为没带,而是因为没有啊!
郑光溥笑著说:“较之益都,胶州冬日多不成冰,就是风大了些。”
孙鈺心想之前陈锐、徐渭还在计划从江南运送纱、布过来,如果能省下来,就算只能省下大半也不错。
几人走到已经被临时设为旅部的原巡检司大院中,还没进屋子,孙鈺就看见了丁茂。
“刚回来?”
“嗯。”丁茂看向孙鈺的眼神有些幽怨,“大哥下令,从七营抽调一个连队给你。”
“噢噢,原来选了你。”孙鈺点点头,“军法处设在镇西,明日你让他们去报导,后面还要招募青壮,分派地方,事情多著呢。”
丁茂欲哭无泪,抓著孙鈺的衣袖,“文鼎兄,手下留情啊———“
“丁茂,你閒的没事做?!”徐渭出门笑骂道:“信不信把你也送下去!”
看著丁茂一溜烟没影了,徐渭才对张邦彦、郑光薄解释道:“拨些士卒,维护地方,这廝生怕士卒就被划走了。”
张邦彦笑著说:“听说了,巡检司鱼肉地方,当罢设。”
孙鈺默不作声,这两个人一个是临朐名土,另一个是顏神镇出身,在青州府乃至山东都名望甚高张邦彦这句话能显示出很多东西。
几个人进了屋子,灯光稍有些昏暗,凌云翼举著一盏油灯照在墙壁上,陈锐正贴著墙壁在细细观看地图。
“怎么样?”徐渭隨口问。
“適才已然传令,明日遣信使回舟山,正好周四要运送一批物资北上,让他顺道去郁州山看看,正好也要看看水师的战力。”陈锐伸出手指点了点地图上的郁州山,“水师,將是將来最大的限制。”
徐渭、凌云翼都点头赞同,如果没有徐唯学、毛海峰以及他们背后的注直,
那局面可比现在强多了。
水师,既能捍卫海疆,又能运送物资,能袭京津,还能以海贸聚拢钱財。
郁州山乃是海州倭寇老巢,如今倭寇袭扰两府,老巢肯定留有大量海船,陈子鑾率军出兵援救,来不及捞一把,不过战事期间,舟山那边还是有机会的。
略为提了几句,徐渭伸手指了指地图,“这儿是平山岛,舟山、胶州南下北上的船队常在此停泊,今日陈子鑾率船队应该在此,明日午时左右就能直抵云梯关,沿淮河西进,支援安东、清河两县。”
“这一战迟早是要打的,早打早完。”陈锐哼了声,“这一个月来,也就是毛海峰遣派战船护送,不然船队也会被倭寇劫掠。”
这个时代的海贼、倭寇劫掠,主要还是通过上岸侵袭的方式,因为海战爆发的机率非常小。
虽然航线大致的固定的,但风速、船速都有很大影响,即使提前知晓,也很难遇上,所以爆发海战往往是以某个岛屿为標誌的。
要不是毛海峰遣海船护送,倭寇还真未必不会动手,舟山的水师相对来说不占什么优势,而且出兵山东,直属营是从水师抽调了部分战兵的。
“就是战后整顿,有点难以支撑————”
徐渭侧头扫了眼陈锐。
陈锐面无表情,“再说吧。”
在陈子鑾率军启程之前,陈锐、徐渭与丁邦彦见了一面,还特地將吴大绩也叫了来。
徐渭至今都记得丁邦彦那扭曲的面容,吴大绩膛目结舌的模样。
默默听著几人在討论淮东战事,等告一段落后,郑光溥突然问道:“敢问適才提及运送物资北上,不是胶州吧?”
陈锐有些异的转头看来,笑著摇头。
“登州?”张邦彦试探问了句,隨即就確凿道:“必是辽东。”
徐渭喷喷道:“汝成举荐才甫兄、伯公兄,果有见地。”
凌云翼授须浅笑不语,张邦彦、郑光薄均为进士出身,都有理政经验,心思也都活络,遭明廷弃之,又身受靶、乱兵之苦,正是护卫军如今最容易拉拢,
也需要的人才。
能从一句话判断出船队北上辽东,这需要对局势有著非常清晰的认知,也需要对护卫军、舟山乃至陈锐本人有著深刻的了解。
陈锐缓缓点头,“正是辽东。”
“六天前,遣派北上查探的斥候渡海归来。”徐渭虚虚点了点墙上的地图,“去岁,驻守永平府的蓟镇军勤王,在通州外溃败,后永平府陷落。
部分西北溃兵、蓟镇军不得不退至榆关外,与辽东军联兵,但在今年四月败於韃。”
徐渭嘆了口气,“辽东部落纷杂,有的降了韃,有的向北、西逃窜,辽东军残部不得已避入朝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