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西进(1/2)
第248章 西进
潍县。
白狼水西侧,五里处,刘家庄。
刚刚抵达的陈锐皱著眉头听著信使的回报,半响后才说:“令一团驻守昌乐县城,骑兵查探丹河两岸,若韃东来,斥候立即回报。”
看著信使打马离开,徐渭摇头道:“周君仁胆子太大了。”
“夜袭偷城——.”周君佑用力抹了抹脸,护卫军从来没有演练过攻城,一个不好,损失会很大。
“周君仁既然率军为先锋,自有方面之权。”陈锐平静的说:“乱兵新败,
惶惶不安,周君仁先引兵退走,后夜袭偷城,不算妄为。”
一旁的戚继光笑著说:“君仁有乃父之风,必为名將。”
徐渭咂咂嘴,“韃可能东来,如何应对?”
陈锐正在沉吟,凌云翼、任万里引一位中年人疾步走来。
“这位就是陈千户。”凌云翼介绍道。
中年人身高体壮,略带哀色,双目红肿,朝著陈锐长长作揖行礼,“若非护卫军赶至,满门性命不保。”
任万里介绍道:“这位乃嘉靖二十二年山东解元刘应节,字子和,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刘应节就是刘家庄的人,若非廉钟昨日率军平乱,刘家庄必然被攻陷即使如此,刘应节也有多位族人被杀。
徐渭嘴巴歪了歪,又一个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平定乱军,分內职责。”陈锐乾脆利索的说:“接下来还要请刘公襄助一二。”
刘应节略有些愣然,有些不太適应陈锐说话的风格,没有任何的寒暄,也没有询问刘家的损失表示什么,而是直截了当的提出要求。
刘应节侧头看了眼同年凌云翼,心里猜测对方可能是索要钱粮。
凌云翼笑了笑,“原本是计划等登州、平度州粮草运送来,护卫军再行西进,但昌乐县遭乱兵屠戮,所以提前遣派兵力平乱。”
徐渭接口道:“如今已然平定昌乐县,但乱兵欲降韃,可能会引韃靶东来一边说著,徐渭一边侧头去看还在沉思中的陈锐。
“所以,需潍县先行供应大军粮草,之后会归还。”凌云翼解释道。
“不仅如此。”徐渭摇头道:“潍县的县衙都已经没人了,还望子和兄能主持粮草运送—原本是准备让汝成兄来的。”
凌云翼点点头,“粮草会先行运至昌邑,然后过白狼水,运送至潍县,可能还会继续向西,送抵昌乐。”
“好!”刘应节咬著牙一口应下,就算人家最后不还—难道自己还敢不答应吗?
陈锐看了眼刘应节,猜得出对方在想什么,不过也不解释,径直道:“赶製三日口粮,今日就要启程。”
徐渭嘆息道:“还是要打一战。”
其实之前军议,陈锐、徐渭、戚继光都有一致的观点,向西进军,无需大战,只需要將韃驱赶的远一些就行了。
但护卫军这么快就出兵青州,即使是为了到手的钱粮、人口,韃靶也不会轻易的退走。
“诺延达喇在平度州丟了两千多骑,不会甘心的。”楼楠笑道:“不討回这个场子,他都没脸撤军。”
一旁的叶邦荣分析道:“之前审问过,此次袭山东,韃兵力近万,其中骑兵三千有余,此外韃轻骑千余。”
“算下来,诺延达喇聚拢兵力,手中至少还有两千骑兵。”徐渭扳著手指头计算,“而且还要考虑到降敌的——”
原本护卫军是准备驻守潍县,停留在莱州府、青州府的交界处,在胶水一战之后,韃应该不会再主动来攻了。
但现在,局势已然不同了。
事实上,前日黄昏时分陈锐下令一团连夜赶往昌乐县平乱,就已经考虑到了这种局势,所以才会提前率全军西进,以为一团后盾。
只是没想到,青州参將罗素在被击败之后,居然主动去请韃靶来援。
陈锐来回步,“昌乐县西有丹河,山脉起伏,诺延达喇未必会来攻。”
徐渭一愜,“你要率军过丹河?
“摆开阵势,堂堂正正打一战。”陈锐平静的说:“四千余步卒,加八百骑兵,足以破敌。”
“不打一战,诺延达喇就不会死心。”
戚继光赞同道:“诺延达喇手中只有数百韃靶轻骑,其他的汉军、降军只怕少有战意,战力也不强。”
“便是这个道理,並不是兵力占优,就真的有胜算的。”陈锐轻笑一声,伸出了手掌。
同样是一只手,张开的手掌拍击的力量如何能与拳头相比?
“而且昌乐县城就在丹河边上,运送粮草难度不大,韃难以截断粮道。”
戚继光补充道:“但韃靶有可能会故技重施,遣派骑兵绕过白狼山,断后方粮道。”
“不错。”陈锐看向凌云翼、刘应节,“运送粮草,那就要拜託两位了,登州步卒会负责掩护。”
“只要不是大股骑兵来袭,固守应该不难。”戚继光对自己亲手编练的新军还是有些信心的。
“若无骑兵在侧,步卒难挡护卫军进击,所以绕后的兵力不会太多。”
陈锐转头看了眼周君佑,“准备吧,今日黄昏前抵昌乐县城。”
“是。”
“此外,还有一事要告知刘公。”陈锐顿了顿,“半个月前,数万明军大败,王民应降敌,只怕韃会留驻山东。”
“青州不太好说,但济南府、东平府以及充州府的北部应该—”徐渭解释道:“战后登州军会在昌邑、平度州一带驻兵,护卫军会留下部分兵力在胶州。”
刘应节听得分明,脱口而出道:“潍县距离青州太近,所以—
“要么迁居平度州,要么迁居胶州。”凌云翼劝道:“明岁战事必再起,即使韃靶只是打草谷—.“
在这个时代,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背並离乡,刘应节一时间难以决断。
陈锐懒得再说什么,反正话已经说了,总不能逼著他们迁居。
陈锐与楼楠、叶邦荣、徐渭等人开始商量接下来的安排,倒是任万里与刘应节低声说著什么。
两人年纪相差不大,但任方里是嘉靖十四年进士,资歷必刘应节要深得多,“我已经决议,举族迁居胶州。”
顿了顿,任万里补充道:“母亲、二弟三弟皆死於韃靶之手,护卫军有意迁居大量民眾去胶州。”
“图南兄的意思是?”刘应节有些发证,任万里是掖县人,距离登州很近实在没有必要迁居去胶州。
“韃靶攻山东,朝中不发一兵一卒,你觉得呢?”任万里惨笑道:“唯有护卫军来援,难道你我不寄希望於陈千户,却要依旧盼著朝廷吗?”
刘应节默然,片刻后低声问道:“此何许人?”
“非寻常名將之流。”任万里赞道:“你应该听说过他,鱼台一战便是他力挽狂澜,后於舟山组建护卫军,曾出兵杭州剿灭倭寇,秋毫无犯,甚至斩杀一名害民把总。”
“你可是觉得粮草不会归还?”
“不会的,即使不归还粮草,也必然付清银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