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大敌(1/2)
第240章 大敌
差不多就在诺延达喇自以为聪明的直取中军,最终被陈锐追杀的狼狐逃窜的时候,周君佑率二团、三团已经抵达胶水西岸。
一座不算高的山丘后隱藏著两个团的兵力,周君佑谨慎的没有直接扑向胶水岸边,而是先行遣派斥候查探-目標是肯定有留守兵力的船只。
胶水实际上是胶莱河的北段,没有桥樑,想要渡河,非船只不可。
“应该已经开战了。”楼楠低声说:“可惜没赶上。”
顿了顿,楼楠看了眼叶邦荣,“不然让你见识见识韃靶的骑兵。”
叶邦荣没声,一旁的一位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摇头道:“来去如风,迅如闪电,当日登州军南撤,若非戚元敬率骑兵奋勇反击,登州步卒必溃。”
说完之后,中年人笑著说:“但如同舟山这般步卒,也的確少见,或可结阵以抗。”
虽然只半日工夫,这位中年人已经看出这支自称“护卫军”实实在在是一支精兵。
楼楠笑吟吟道:“足下如此胆气,也的確少见。”
“不敢夸胆气。”中年人哈哈一笑,“但既赴任山东,早已將生死置於度外”
正在眺望远方的周君佑回头看了眼,轻声道:“大哥曾言,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必有哄传天下之杰。”
中年人愣然,但转而苦笑道:“但亦有身败名裂之徒。”
陈锐做出这个判断一方面是因为穿越者的身份,嘉靖二十六年冒出了太多太多的人杰,有第一流的文人,有第一流的政治家,有第一流的名帅。
另一方面是因为韃靶侵吞北地,山西、陕西、山东均位於前线,大量地方官员或弃城而逃或选择致仕,更部不得不抽调新科进土而已经有些经验偏偏血未冷的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成为了充实地方的主力。
而这位中年人正是嘉靖二十六年三申同进土,歷史上的一代名臣凌云翼。
原先凌云翼为南京工部主事,今年初慨然北上,出任昌邑知县。
今日护卫军破曹家镇,凌云翼知道后亲自赶来,並且率数十人渡河隨军而行。
凌云翼並不莽撞,他隨军而行是因为这是护卫军,他与戚继光来往颇多,曾听其提及,若是山东战事不利,护卫军当会北上。
“来了。”楼楠目光炯炯,“应该在南侧————韃人不善操舟,实在不行,
我率士卒游过去抢了船只。”
“待会儿再说。”周君佑在心里盘算了下时间,“若是今日开战,咱们赶不到的—至少三四十里路。”
楼楠点头赞同,“一路急行,一旦迎头遇上韃骑兵,难以坚守。”
叶邦荣盯著已经出现在视线范围之內的斥候,隨口问道:“凌知县,王民应真的降了韃?”
“嗯。”凌云翼脸色不太好看,他也是太仓人,与王民应、王世贞父子是同乡。
山东巡抚王的下落,其他人不清楚,但凌云翼很清楚—因为他接到了王怀的亲笔劝降信。
在信中,王怀厚顏无耻的提及南宋赵復,以此自比。
赵復,自號江汉,被蒙古掳去北地,授程、朱之学,姚枢、许衡、郝经、刘因等皆从其学。
凌云翼如何看不懂王信中的言外之意要知道赵復和他好些学生都是忽必烈组建的“金莲川幕府”中的重要人物。
“的確在南侧。”阎丁接过叶邦荣递来的竹筒灌了口水,平復了下喘息,才继续说:“大小船只近百艘,没有船员,都被扣在东岸了。”
“情理之內。”楼楠笑道:“若不將水手船员扣在手中,韃靶人难道不怕他们將船驶走——.要知道没有船只,他们绕不过胶水的。““
“就是这个理。”叶邦荣追问道:“东岸如何?”
“约莫百多人,我派了斥候潜行渡河看了,都是韃人。”阎丁撇嘴说:“
韃也信不过汉军。”
“这等后路,自然要韃自己人守著。”周君佑点点头,“百来人———“
“叶邦荣,你率部大张旗鼓进击,吸引韃人注意力。”
“楼楠,你从二团挑选水性好的,携军械游过胶水——
顿了顿,周君佑有些不放心,“有问题吗?”
“没问题。”楼楠哈哈一笑,“义乌人可能差了点,但台州近海,多是是好手。”
“首要驱逐韃人,將船员扣在手中。”周君佑反覆在心里盘算,“阎丁,
你率先渡河,儘量多抢几匹战马,绕行赶往汶水县。”
“是。”
这时候,一直默默听著的凌云翼突然开口道:“以周將军之见,陈千户可能抗衡韃?”
周君佑有些意外,想了想才说:“就算不能胜之,也不至於败北。”
楼楠补充道:“戚继光非庸碌之辈,必会出兵牵制,大哥率一团並直属营,
兵力约莫两千,且有火器,必能稳住阵脚。”
凌云翼轻笑道:“不如火攻。”
“火攻?”
“诸位自胶州南上,当知水路,胶莱河贯穿南北,一把火將船只全都烧了。”凌云翼冷笑道:“將三千敌骑锁死在胶水之东,必能斩杀殆尽。”
楼楠、叶邦荣对视了眼,凌云翼的思路的確很有操作性。
周君佑深深看了眼凌云翼,这位看似寻常的官员不仅有胆气,而且也通军略之道。
楼楠也在侧头打量,心想大哥曾经提过嘉靖二十六年进土,大家以后碰到最好结交一二。
“不行。”周君佑没有思索太久,摇头否决道:“千余韃,两千汉骑,兵力不少,若是困兽犹斗,伤亡太大。”
楼楠醒悟过来,连连点头,“不错,这等伤亡————亏了,亏了!”
叶邦荣嘀咕道:“咱们护卫军训练一个新兵,成本那么高,如此折损,实在划不来。”
“其次,三千敌骑,一旦绕过平度州,攻入登州。”周君佑继续说:“后方作乱,接下来的战就不好打了。”
叶邦荣补充道:“就算费力绞杀大半,残兵窜入伤重,日后莱州、登州多事“—..要留条路给他们。”
楼楠接口道:“更別说一旦使得肆虐民眾,別说战功了·说不得战后还要被问责呢。”
凌云翼专注的听著,他立即做出了两个判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