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战前(2/2)
周君佑微微頜首,1“这两日急行军,士卒疲惫,所谓疆弩之极,势不能穿鲁编。”
“今日修整,三更起床,摸黑出兵,天明时分,全军进击。”
周君佑下了决定,转头看向中年人,“其一,今夜要在镇子宿夜,无需腾屋,还请借些被褥。”
“其二,能否从镇子中招募青壮为嚮导?”
在周君佑做好出击准备的时候,平度州的戚继光正无奈的听著王德的絮叨。
八月二十五日避入汶水县城,戚继光虽然没说,但相信陈锐会来援,而u。
坐拥数万大军的王民应都已经兵败被俘-外间韃已经射了箭书入城,据说王民应已降。
在如今的局势下,只千余兵力的舟山军敢来援吗?
戚继光毕竟年轻气盛,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开口道:“若舟山不来援,那又如何?”
“难道汝修兄要乞降吗?”
“至少,比起朝中遣派援军,陈锐更值得期盼。”
王德被这话堵得胸口发闷,一时间说不出话来戚继光又补充道:1“八月十八日传信,至少要八月二十二日才能抵达舟山。”
“就算陈兄提前做好准备,扬帆北上,也要五六日,再从胶州一带登陆北上,也要三四日。”
“若无差错,理应距离平度州不远了。』
戚继光对陈锐的感触相当的复杂,他们並不仅仅只是並肩作战的袍泽弟兄,更是一同患难的生死兄弟。
但从这几个月的信件,以及王德带来的种种消息中,戚继光轻易的判断出当日陈锐將【不信任朝廷】这件事实实在在的做了下去。
但不管戚继光对陈锐的將来有任何的猜测揣摩,有一点他是坚信的,陈锐一定会来援。
不仅仅是因为登州,因为戚继光,更是因为陈锐不允许靶侵吞整个山东,因为舟山必须在山东扎下一个根。
事实上,如今陈锐正率一团、直属营停驻在亭口镇,距离汶水县只有六十里。
因为有周君佑先行,当陈锐在昨日抵达亭口镇的时候,码头处都成了闹市—显然周君佑很大方。
距离码头处不远的宽阔平地上,几十个临时灶台正冒看火,百来张桌子边坐著士卒,都在眼巴巴的等著上菜。
“有点黑啊。”廉钟很是无语的对一个青年说:”“居然从我们手中赚银子!”
“是啊。”胡八牢骚道:“这次辐重营一共也没带多少银子北上·—·
青年笑嘻嘻的说:”“总不能让全军都只啃饃饃吧,吃的好点,才有力气上阵。”
廉钟幽幽道:1“此次山东兵败,登州军被困,只怕將来山东糜烂不堪,
乱兵沦落为盗匪不可避免,亭口镇很可能成为眾矢之的。”
“呢——.”青年有点胆战心惊,虽然亭口镇目前还没受到侵袭,但也有家破人亡的百姓流窜而来。
胡八嘿嘿笑道:“若是撑不住了,可以迁居去舟山嘛。”
“这个”
青年眨眨眼,背井离乡可不是什么小事,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迁居。
廉钟接口道:“那到时候,有你们的好处!”
青年乾笑了几声,这次亭口镇可是从护卫军这儿赚了不少银子呢。
远处的陈锐正与周君仁、王如龙、司马、孔壮等人坐在一张桌子上。
啃了几口饃饃,又夹了块也不知道是猪肉还是羊肉的肉片,陈锐突然开口道:“明日进击,都做好准备。”
“是。”眾人齐齐应了声。
司马衝著王如龙说:(“北地战事不比南边,你別莽撞。”
“知道知道。”王如龙嘴里还含著半个饃饃,不耐烦的说:“大哥都提点两次了,不会亲身犯险。”
陈锐之所以决定带一团和直属营出战,也有这部分原因,周君仁、司马、孔壮、冯林、李伟很多將领都是北地出身,对骑兵战术有很深的了解,
只有王如龙没见识过千军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