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拜祭和抚恤(1/2)
第187章 拜祭和抚恤
丙號村中,陈锐缓步入內,持香拜祭,眾人的眼神中有感激,也有异。
虽然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陈锐如今在东南的分量,但无论如何是公认的舟山之首,拜祭平民-—-就算是笼络人心,也算做到了极致。
不过,陈锐本人是心甘情愿的,来到这个时代,虽然不得不承认不可能人人平等,但这个观念始终存在於他的內心深处。
每个人都有活著的权力,至少,在这一点上是平等的。
外围的沈束正在对三四个身著孝服的人解说--·眾人均有抚恤。
陈锐不是圣人,管不了那么多,但至少在自己的辖地內,因为遭到敌袭而丧命的民眾,应该得到一份抚恤。
说的再阴暗一些,隨著辖地的扩大,类似的事会不断发生,陈锐不可能始终给予抚恤-—-但在这时候不多的一份抚恤能起到安定人心的效果。
被杀的村民,抚恤八十两白银,子侄许一人入军。
应募青壮被杀,抚恤四十两白银,许举家迁居舟山。
新兵阵亡,直接按照护卫军標准抚恤有区別,而且区別很大,士卒阵亡,抚恤一百两白银,之后十年每年还能拿到二十两白银抚恤,共计三百两。
定居的村民只有八十两,应募青壮更只有四十两。
总的来说是军人的待遇高於居民,居民的待遇高於应募作工。
並且搭建了应募作工到居民,居民到军人的渠道。
这是陈锐一直想做的事,这个时代的军人地位低微,即使如周尚文这样的名將也屡次被贬。
甚至军中將校也自认为地位低,这从卢鏜对蔡克廉的俯首帖耳中也能看出端倪。
陈锐一直希望能提高军人对自身的认同感、荣耀感,这次就是一个机会。
四十两或八十两白银的抚恤,並不是一个小数字,这会直接导致死者的家人,以及其他的居民、应募青壮没有什么牴触情绪,反而更加关注士卒抚恤的差別。
一一拜祭之后,陈锐走出村口,却有一条雄壮大汉从路旁走出。
“这位是赵鼎,山东青州人氏。”沈束介绍道:“那日贼子来袭,村民遁逃,唯有他持一条长棍与七八贼人周旋,击毙两人,俘虏一人。”
顿了顿,沈束才继续说:“但其妻遇难。”
大汉眼中隱有泪光,拜倒在地,“愿入军杀贼。”
陈锐沉吟片刻问道:“家中尚有何人?”
赵鼎艰难的摇了摇头,“去罗韃从淮东北返,大掠青州、济南,父母兄弟皆没於乱中。”
“护卫军募兵,不选单身。”陈锐並不打算推翻之前的募兵標准,“护卫军为守土安民所战,但具体到军中士卒,为护卫家人所战。”
“所以,单身汉不得入军。”
如果不计较这方面,陈锐也不用从义乌、台州各地募兵了,淮东、山东的流民多的是,隨隨便便就能组建大军,而且也不用费这么多银子。
当然了,这样的大军,也很容易隨隨便便的垮掉,没有向心力,没有凝聚力,甚至可能会出现成建制的逃兵。
看著陈锐大步走开,赵鼎心里有些茫然,边上的廉钟扯了他一把,“真的想入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