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抢功(1/2)
第173章 抢功
陈锐从来不相信所谓的“相由心生”,但面前的这位浙西参將卢鏜实在有点有碍观瞻。
身材高大,肤色黑都是寻常,但一双三角眼,使这位歷史上的抗倭名將看起来有些猥琐。
也就是武將,否则就算考中了进士都做不了官。
“你们还不遵命!”
卢鏜身后的一个青年怒吼一声,“难道敢抗命吗?!”
陈锐面无表情,吩咐道:“地图。”
一旁的警卫连副连长郑双將地图铺在地上,周君佑、周君仁、楼楠等人聚拢过来,无形的將卢鏜几人隔在外面。
“你们·——”
那位青年的话刚出口,楼楠就笑道:“令尊乃浙西参將,难道还管得到舟山?”
“老楼你这就误会了。”周君仁向来与楼楠不太对付,此刻却在帮腔,阴侧的说:“卢参將本就是连战连败,此战理应能將倭寇一网打尽,不料再败一场,自然是要夺军立功。”
卢鏜的脸黑的都不能看了,周君仁虽然年纪不大,却是將门子弟,对这种污嘈事太清楚了。
卢鏜身后的一位中年將领被气得拔出了腰刀,还没等他破口大骂,周围的警卫连毫不犹豫的纷纷拔刀进逼,刀锋都快顶到卢鏜的面门了。
“好了。”陈锐不耐烦的说:“哪有那么多时间浪费,赶走就是。”
陈锐实在不希望陈思盼逃离,所以率护卫军以急行军的速度迅捷北上,斥候回报,陈思盼所率的倭寇在北新关以东二十里处被卢鏜截住。
但还没等到护卫军赶到战场,卢鏜已然大败,陈思盼成功突围而出。
陈锐一边听著斥候回报,一边盯著地图,眼角余光偶尔警了警不远处的几个头裹白巾的俘虏。
平心而论,卢鏜还真不是个废物,能够在歷史上留下印记的,哪个都不是寻常人物。
卢鏜第一次战败是因为担忧倭寇攻打北新关,才会急行军被倭寇伏击。
而这一次的战败是因为战之际,背后被偷袭所导致的,大批大批手持刀枪棍棒甚至是柴刀的乱民出现在卢鏜的背后,使得明军阵脚大乱。
徐渭疾步而来,等老哈说完情报,才低声道:“问清楚了,是湖州乱民。”
“十日前在乌程起事,往东攻破皂林镇,后南下-—----具体为什么衝击卢鏜所率官军,尚不知晓详情。”
顿了顿,徐渭补充道:“白莲教。”
陈锐身子僵了僵,片刻后才说:“不一定是坏事。”
“但终究不是好事。”徐渭苦笑连连。
白莲教继在淮东闹了一场之后,现在又在湖州闹了一场,虽然白莲教从明初到现在都没安分过,但这么短的时间內闹了两场,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不是依附韃的白莲教的手笔。
陈锐也很难判断,以这个时代的通信条件来看,白莲教这种遍布天下的组织,很难形成上下森严的制度,组织架构很可能是虚设的,只是一个名义而已。
换句话说,北地的白莲教首很难指挥得动南方的百莲教徒,更何况---在湖州起事,这是南直隶、浙江的核心地带,几乎就是找死。
徐渭也想到了这儿,幽幽道:“也不知道山东如何了。”
如果是北地白莲教首的手笔,那很可能今年靶不会攻山东。
陈锐深吸了口气,“楼楠。”
“在。”
“你率二营往东北方向追击,直至海寧。”陈锐提醒道:“谨防陈思盼设伏。”
“是。”
“一营並三营扫荡周边,俘虏乱民。”
不远处,卢鏜看著护卫军启程,行动迅捷,与官军截然不同的军容,心里的感受复杂难言。
卢鏜起復后在南京月余,不止一两次听人提起过陈锐,最让他意外的是双屿岛被攻破的时候,陈锐就在岛上。
“当年怎么就让他逃过一劫!”中年將领骂了句,他是嘉靖二十六年武进士刘恩至,台州临海人,嘉靖二十七年双屿岛一战为卢鏜魔下把总。
一旁的青年也叱骂了几句,他是卢鏜的长子卢相。
卢鏜显得有些无精打采,起復至今一个多月,被授浙西参將才半个月,却连战连败,要不是陈锐,只怕杭州沦为焦土。
的確,正如周君仁所说,卢鏜在碰到护卫军之后,有夺军立功的想法-—----可惜陈锐完全不鸟他,甚至都没有与他说一句话。
次日午时,临时设在北新关以东的营地中,陈锐无奈的嘆了口气,楼楠率二营追击,但最终还是目送倭寇乘坐的海船消失在大海上。
“如果没有卢鏜,说不得护卫军能顺利擒杀陈思盼。”徐渭不满的嘀咕,“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不好说。”周君佑摇头道:“如今俘虏的白莲乱民已逾千余,若是进击时候被偷袭,说不定还会吃亏。”
“怎么可能?”楼楠反对道:“但凡交战,斥候远达十里,绝不会出现乱民冲乱军阵之事。”
“终究是让他逃了。”陈锐嘿了声,“若是他留在浙江沿海,也就罢了,还能让新兵练练手,但若是———.—“
“你是怕他北上?”徐渭咂咂嘴,“说不定啊,陈思盼在登州討不了好,但若是江北.“
因为去岁的淮东大败,今年淮东又连续出现白莲教、流民聚眾叛乱以及灶户叛乱,导致了一个三不管地带。
大约就是南直隶淮安府的东北部,山东省兗州府的东南侧,以及青州府的最南端。
江北的兵力主要集中在徐州与淮安府的西北侧,不能轻动,而且淮河以北芦苇丛生,最易隱秘行踪,不利官军进剿。
而山东兗州府几乎已经不布置兵力了,青州府、济南府的兵力都布置在北方,实在管不了南侧。
所以,这块三不管地带,是真真的谁都管不了,如果陈思盼窜到这处去,还真是拿他没什么办法。
“昨日我回钱塘县,倒是听到了个消息。”刚刚赶到的吴懋宣小声说:“据闻吴淞参將徐唯学有意南下击倭。”
“这是司马昭之心啊!”徐渭冷笑了声。
“徐唯学乃是汪直的老部下,他们与陈思盼本就有仇怨。”陈锐摇头道:“而且徐唯学有意移驻乍浦-—----嗯,他应该知道浙西无力抵御陈思盼侵扰,
所以才有意南下,顺理成章移驻乍浦。”
“而且徐唯学绝不会擒杀陈思盼,很可能会在关键时刻放他一马。”周君佑很懂这方面,“倭寇侵扰沿海,才有徐唯学用武之地。”
徐渭嘿嘿笑了笑,对著陈锐说:“舟山位於东南沿海,此番未能擒杀陈思盼,说不定也有人这么看你呢。”
吴懋宣忍不住侧头去看岳父,万表微微摇头,“护卫军已竭尽全力,只是天不如人愿,非战之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