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难以归乡(1/2)
第151章 难以归乡
“是倭寇?”
陈锐归刀入鞘,疑惑的看著倒在地上的几具尸首,又转头看向那些幸运的青年、少年郎。
昨日才听说十三童子被掳一事,没想到今天就撞上了。
“天命乎?”徐渭嘿嘿笑道。
徐渭的意思很明显,这是一份大人情啊--陈锐当年从鄆城东逃,在曲阜救出一大波人,这次又救出了这些少年郎。
不说其他地方,陈锐以后在浙江的根基会非常牢固。
“不太对劲。”司马小跑著回来,指了指不远处的浅坑。
“掳为肉票,却要杀人?”徐渭也有些吃惊,类似的事情去年也发生过,但交付赎金之后大部分都被放回来了。
十三童子——-徐渭远远眺望,年纪都不大,意味著每一个人背后的家族都不普通。
寻常人家供养读书人未必不行,但这么年轻就能参加院试,意味著很可能是书香门第。
到底是谁指使的,胆子真是包了天——-徐渭想了想,盯著司马骂道:“你个憨货,非要全杀了作甚?”
“不知道留个活口吗?”
司马委屈的说:“这不关我的事啊,那个少年郎拿著锄头对著脑袋就砸——“
“哪个?”
“喏,就是那个。”司马指了指。
徐渭和陈锐还没过去,刚刚下船的沈束、陶大顺已经赶到了,登时神情大震。
“七郎!”陶大顺猛扑过去,抱住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郎,“你——·你—“
陶景同容貌清秀,嘴边微有绒毛,看上去有些青涩,此刻露出个苦涩的笑容,“大兄,大兄临死之际,侥倖余生,陶景同言语间已有硬咽。
“大哥。”那边的老哈小跑著过来了,“是朱,就是朱公节之子,从曲阜跟著咱们南下的。”
“噢噢。”陈锐恍然,也记起了那个青年,好像与自己差不多大,平日里不爱说话。
此时徐渭已经坐不住了,他与朱公节不仅是同乡,而且同为越中十子。
“文初你怎么也在!”陶大顺大为惊讶。
走过来的陈锐也认出了此人,“孙键———你也参加府试了?
孙键也是跟著陈锐从山东南下诸人之一,堂兄孙鈺如今还在护卫军中,与舟山关係不浅。
“小弟尚要守孝,如何能赴试?”孙苦笑连连,“因伯父近日病重,父亲遣我去杭州虎跑寺上香,恰巧.—...“
“文初兄是被连累了的。”陶景同嘆道:“当日我与少钦、元受邀游虎跑寺,路上碰到了几位同年·
“出了虎跑寺,就被一伙人持刀逼迫上了马车,隨后口鼻被蒙了药帕。”朱口齿清晰的敘述,“待得醒来,已经出了杭州,约莫是在萧山,隨后就被送来此岛。“
顿了顿,朱很確凿的说:“未写信勒索钱財,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我们是何家子弟,但目標非常明確,必有主使。”
陈锐与徐渭对视了眼,將人送到海岛上,肯定与海商或者倭寇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繫。
徐渭低声迟疑道:“如今浙江、苏松沿海,唯有陈思盼了。”
“也未必,小股倭寇也有可能。”陈锐有点抓不住重点,“会是徐唯学吗?”
行动迅速,路线清晰,而且掳走之后就要杀人—“-不是为了求財,难道是有仇?
即使是有仇,也不会与十多个人都有仇———
就在陈锐细思之时候,不远处传来喊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