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崇明(1/2)
第147章 崇明
“徐唯学、毛海峰两支船队,拥海船数十艘,青壮两千有余,善使火器,听闻又收容流民。“
徐渭低声道:“更何况崇明岛此地——“
陈锐微微頜首,崇明岛其实是隶属於苏州的,距离长江出海口不远,是个很理想的海贸地点,
在某些方面比沈家门更好。
毕竟沈家门位於海外,而不是所有的船只都有胆子从甬江出海,直抵沈家门的。
而崇明岛不同,只要在西面设置码头,普通的民船都能运载货物抵达崇明岛。
当然了,海船从长江入海口抵达崇明岛,也有一定的难度,部分海船是做不到的,也就沙船比较合適。
而且陈锐这位穿越者还知道,崇明岛是一座冲积岛屿,每时每刻都在游移,对於海船来说停泊是有难度的。
这可不是后世,这个时代修建一个码头,並不是轻鬆的事。
除此之外,崇明岛在军事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南抵松江,北至通州,西望太仓,扼守长江口。
徐唯学魔下青壮的战力不低,附近的太仓卫、杭州后所几乎不可能有所制衡,吴淞副总兵汤克宽能不能有效遏制,也很难说。
陈锐听得出徐渭的担忧,原先徐唯学等人或为海商,或为海盗,但终究是求財。
但如今天下大变,明廷南迁,徐唯学甚至背后的汪直,有什么样的心思就不太好確定了。
陈锐甚至心中有著不太好的预感,如今这个时代与南宋不同,自己可以利用海路,俺答汗难道就不会想到这点吗?
而在东南沿海,最大的一股海商势力就是汪直。
靶会不会笼络汪直--从目前来看没有这个跡象,但將来的事,谁说得准呢?
或许,郑晓闻战报而亡,就有这方面的因素—-他本就是东南沿海人氏,又因为出任漕运总督曾经督兵击倭。
前方隱隱可见码头,海盐县已近在眼前,眾人开始收拾东西,这次陈锐出舟山,只带了一个排的警卫,此外老哈带了十个斥候跟隨。
一同来拜祭郑晓的沈束、陶大顺走出了船舱,站在陈锐的身边。
沈束轻声道:“如今存粮能支撑多久?”
徐渭和陈锐同时转头看了眼沈束,仅仅通过这句话,就能看出沈束对徐唯学、毛海峰的动向有了明確的判断。
虽然没有翻脸,但有了崇明岛,毛海峰不可能再去南洋帮舟山购粮了。
“前两次都是两万多石,这次只有万余。”徐渭低声道:“如今舟山人口堪堪过万,月费粮米四千石。”
如今存粮五万石,足够现在的舟山撑到明年三月了。
毛海峰虽然不肯再跑南洋,但也把渠道给了出来。
不过目前舟山没有能力去南洋购粮,水师船只太少,而且都没有配备战兵。
但以后这是一条路子—---南洋那边的粮米实在是便宜,东南粮米一石八钱,再高也就一两左右,而南洋那边一石才五钱,买的多还能便宜些。
沈束摇头道:“但明年尚要募兵,尚要迁居民眾。“
“定海卫田地能供应粮米,且秋粮上市,还能购置。”徐渭嘆了口气,“如今已然有些入不敷出了,售盐也有些麻烦。”
陈锐眉头一皱,的確如此,想开拓渠道,不可能不发生衝突,至少在松江,当年一同南下的吴良开了盐店,结果店被砸了,盐被抢了,人还被打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