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如果「光」有名字,那就叫做华逸尘(1/2)
第440章 如果“光”有名字,那就叫做华逸尘
影视基地的“试点”规划坦言交流后,县政府的领导们对华逸尘和安茜进一步加深了信任。
正如华逸尘的话说,实践出真知。
20平方公里的影视基地区域大设想,想实践出真知也出不了,因为没办法一下子就把这么大块地方给发展起来。
若只以小片地方先来个试点並验证成效,那当然就靠谱得多。
也正是这个靠谱的试点想法从华逸尘和安茜的口中说出来,让县领导们对此文化產业的发展规划更为上心了,交流起来的真诚態度也明显有所提高。
基本都是华逸尘和安茜在说,张书记和其余文化单位的领导们在听。
毕竟是新鲜事物,又是小县城,即便是领导也不怎么懂这个行业里的东西。
按华逸尘的安茜预估,规划的试点项目要开始,起码也要一年半载后去了。
但在此之前,该协商的协商,有些问题该预防的也要儘可能提前交流清楚,那以后的事情才好顺利进行。
至於更多细则上的事宜,只能届时由公司团队的人常驻此地並与政府商量与沟通了。
从大年初五的初次会,到大年初八的中午,双方进行了为期三天半的碰面交谈。
气氛很融洽,对未来的展望各有憧憬,彼此在影视基地的规划上,也越发凝实了双方信任的基础。
“张书记,那以后回见,今天晚上我们就要走了。”
“好,二位慢走,有空常回来,隨时欢迎二位回家。”
县政府的门口,双方挥手作別。
这几天里,他们两个人倒是跟政府领导聊得欢,却是难为了老妈在家里头疲於应付那些亲朋好友。
老妈天天要搞十几个人的饭菜,还要应对各种针对他们夫妻二人的问题。
她在来家之前幻想过此类画面还感觉会十分荣耀,可经歷得多了才知道那叫一个烦躁。
老妈扛不住了,眼看在家里也待得差不多了,就决定今晚离开县城,踏上回首都的路之所以决定在晚上走人,是因为今天下午华逸尘还有一场演讲。
靖州一中,本县唯一的一所高中。
不管教育资源行不行,反正本县人都没得选,只能在一中读高中、考大学。
清华北大的考生从没出过,国防七子的人才更是没有,考上985之类的名校倒是年年有一两个。
而艺校?这基本不在县城家长们的考虑范围內,绝大部分家长都不知道考艺校能干嘛。
体育特长生倒是不陌生,只是对於文化类的艺校,可以说是县城高中里头的一个天然隔阁区域,没人会去考虑考艺校,也没人有这个想法。
然而,华逸尘是个例外。
作为本校唯一一个,以一本分数线考入艺校的学子,想不出名都难。
在当初的2001年填志愿的期间,这件事一传开之后,好多同届校友及家长们都议论纷纷。
分数都过一本线了,却去读艺校?
哎,不对,艺校的分数线为什么那么高?
中央戏剧学院的本科录取分数线,有一年跟上海交通大学齐平,近乎要600分才能考进去。
华逸尘那一年虽没那么离谱,但他的分数也足够上一些重点大学了,却是上了中戏。
这打破了很多人的三观,也让一些人的认知碎了一地。
因为艺校在很多人心里,都是那种分数极低,没点卵用的学校。
国內大部分情况確实如此,但不能一概而论。
北电、中戏、人艺、军艺,作为国家级艺校,那招生的分数可不低,重点大学的一本分数线要求多少,这四家艺校的招生分数要求也是大差不差的。
华逸尘事件告诉县里许多人一个认知,可以看不起明星的文化水平低,但不要看不起这些正规的艺校。
转头八年一过,来到如今的2009年。
县里那漫天飞舞般的宣传,又告诉县里人一个道理,条条大路通罗马,曾经被许多人不放眼里的艺校,从中出了个了不起的人物。
大年初八,年味还在。
高三有十三个班级,每个班级平均50人,六七百人集体列阵,参与这场收完年假第一天回校的演讲活动。
天气虽还较为寒冷,但在学校的操场草坪上,乌决决的学子们好奇又激情地仰望那位舞台上,被县里、被电视台、被论坛或被家长们说成“传奇”的学长。
除了高三学子们外,很多家长也在周遭聚拢。
正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也想见见从这所学校走出去至今,唯一一个闻名全国的优秀人才。
三座教学上,高一、高二的学子们则挤满了教室外的走廊,把目光聚焦在他们的学长身上。
舞台上,华逸尘对著一根立麦说话。
“经过跟县领导的沟通,从今年起,我会每年拿出100万。
其中50万用於学校多媒体教室、篮球场和宿舍等基础设施的更新与改善。
另外50万,则用於学校食堂伙食的补助,让各位学弟学妹们吃得更好的同时,每一个档次的伙食,相应价格也会降低。
民以食为天,作为祖国的朵,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那吃的必须要好,只有有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实现个人目標,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造福。”
话音刚落,现场就炸锅了。
“真的假的,相应伙食价格会降低?现在一碗粉3块钱,降低了不就几乎免费了?”
“臥槽,这个好这个好,学长牛逼!”
“还有改善宿舍啊,冬天冷得死,还不准用大功率的小太阳取暖,更没有空调一说,
你们说改善的话能安装空调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