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提名(1/2)
第395章 提名
说起“十大青年”这个称谓,华逸尘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便是李连杰出演方世玉的那部经典电影。
那还是他小时候观看的影片,影片里方世玉每次出场进行自我介绍时,那句充满自豪的“我乃gd省十大杰出青年方世玉”,深深烙印在了他的记忆中。
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十大杰出青年”这个称谓在他的认知里有了最初的模样。
他估计,很多观眾和他有著相同的经歷,都是通过这部电影,知晓了在自己的国家,还有这样一个承载著荣誉与肯定的称谓。
他了解到,“十大青年”的评选有著不同的层级,县有县的十大青年,省有省的十大青年,在全国范围內还有象徵著极高荣誉的国家十大青年评选。
公司人事部以他的名义投递了各种殊荣的评选材料,而这次“十大青年”评选活动向他发出邀约,著实让他感到意外。
国奖由国家部门颁发,这个“十大青年”奖由国家媒体组成的委员会颁发。
从性质上来讲,前者的档次无疑更高,更代表官方的意志。
不过,国奖的竞爭虽说看起来涉及全国各文化单位、事业单位、国企和民企,范围很泛。
但放在13亿人口这个庞大基数下,参与竞爭的人数不过是沧海一粟。
这一评选活动的开放性极高,全国任何人,无论出身贵贱、处於何种阶层,
都拥有参与的机会。
既可以自己主动投递申请,展示自身的突出成就;
也可能因在本地的优秀表现,被相关单位推荐:
或者凭藉在社会上引起的广泛关注,被媒体主动邀约参与评选。
而参与的前提,便是个人在某个方面有著“突出一面”的表现。
也是如此,当他收到“十大青年”评委会的邀请函后,心中满是惊讶。
毕竟在这13亿人口的广土地上,一年之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实在太多了。
而且这个“突出一面”的衡量標准极为宽泛,並不局限於为社会做出显著责献或是为国家爭得荣誉。
回顾往年“十大青年”的获奖者,都是来自各行各业,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跡。
有在飞弹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为国防事业筑牢坚实壁垒的科学家;
有在卫星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助力我国航天事业迈向新高度的研究人员;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有在军队中凭藉卓越的军事素养和无畏的战斗精神,立下赫赫战功的“兵王“”
还有在矿產资源、石油资源勘探领域有所重大发现,为国家资源保障做出突出贡献的国企领导。
除此之外,也有默默扎根乡村,下乡支教无私奉献,用知识照亮孩子们未来的老师;
也有怀著一颗慈爱之心,收养孤儿,为那些失去家庭的孩子们带来温暖与希望的普通村民;
有坚守传统,多年来致力於发扬非遗技艺,让古老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的民间文化传承人;
更有在外打工积累经验后,毅然回到家乡,带领邻里乡亲共同致富,改变家乡面貌的平凡青年。
可以说,这个评选没有刻板的標准,其选拔的核心点在於对一种精神传承的追寻。
在祖国的广大地上,各行各业或许存在著一些不光彩的角落,社会中也难免有负面现象,但那些怀揣著善良、无私奉献,具有“文明精神传承”的人,犹如繁星般眾多。、
他们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华逸尘倒也没看轻自己,他搞出了专利,开创了商圈经济联动发展的创新市场模式,在自己所处的数字电影行业中,为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这样的评选场合中,他自觉还是有一些成绩能够说得出口的。
然而,面向芸芸眾生中的庞大贡献者和奉献者,他所做的一切能否排得上號那就不清楚了。
但除了全国十大青年的评选外,还有首都十大青年的评选活动。
华逸尘心想,如果將视野聚焦在首都这个特定的范围內,自己获奖的可能性或许会增加一些。
“首都十大青年的荣誉应该有个盼头。”
“你想多了,你又不是首都人,你户口在湖南呢。按之前那位领导说的,你把安华总部搬回湖南去,然后在湖南爭取拿个湖南的十大青年,倒还有点希望。”
听了安茜的话,华逸尘先是一愣,隨后脸上露出冏態。
確实如安茜所说,他的户籍在湖南,並非首都人。
公司在首都发展得风生水起,也为文化產业做出了一些贡献,但这个奖项是按籍贯来评定的个人奖,这一规定让他的想法瞬间落空,著实有些尷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