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这是真正的艺术品(2/2)
郭京飞因此感到遗憾,但又因能够接到这样的好角色感到高兴。
旁边,刘松仁这位前辈演员的目光中,透露著对安茜满满欣赏。
龙生九子可代表社会的部分形態,每一位龙子在寓意与象徵下都定能对应现实中的一个群体。
但这个世界非黑即白,有阴亦有阳。
若全员皆好人,这就显得有点过於美化了。
因而,他的欧阳寻代表的九子之一的眶毗,被设计成了大反派。
但大反派一定就是纯恶么?並不是。
世界上的坏人,几乎都是从善到坏的,基本上都遵循这样的一个人性变化规则。
安导把这一点设计出来了,从而让欧阳寻这个人物突显出了魅力,让人又爱又恨。
还有更为突出的一点,不论是影视化故事还是文本小说,反派基本上都是正派的踏脚石,最终也会被正派天降正义所斩杀。
这就显得有点狗血,纯粹是为故事爽点的设计而设计。
安导反其道而行之,让李逍遥和赵灵儿从头到尾都不是欧阳寻的对手,即便到了大结局也就是平分秋色最终两败俱伤的对局。
只因发生的很多事情违背了欧阳寻的设想,也因李逍遥和赵灵儿一路结交的朋友,在最后关头寧愿送死也为了所谓大爱去做奉献。
这一切的一切,让欧阳寻回想起了过去的种种,也回想起了自己的亲妹妹为自己活而她死的画面,最终在人性还有善的驱使下,把所有力量都给了李逍遥而选择自己消亡。
也正因如此设计,让刘松仁有了另一番感触。
纵观整部剧,在他眼里没有所谓真正意义上的主角。
或者说,九子的每一个演员都是主角。
很明显,安导就是把每一个重要角色当主角来刻画的,並没有把他们的剧情设计成完全为男女主服务。
反而,男女主只是过客,只是贯穿全剧的一个见证者。
也正因为这般,安导在拥有非常客观的视角下,才能把所有角色都设计得尽善尽美。
乔振宇和刘松仁有过这般谈论,他很认可刘松仁对剧的这番品鑑。
就看他的李逍遥,在故事中影响了所有人,但同样他也被这些人所影响。
而属於李逍遥真正的主线,到头来一看,跟所有人都无关,包括赵灵儿。
李逍遥代表九子中的蒲牢,寓意著在既定规则下要有勇气突破束缚。
而这,正如李逍遥在武则天设下的棋盘中一样,他的主线就只是衝破这个棋盘,有没有其余人跟这条主线都没有衝突。
人物真正的內核,无非就安导定下的一句话:“若前路风雨不停,那我便风雨一行。
”
不管前面是什么样的南墙,李逍遥都会勇往直前,
要么我死,要么墙碎。
从而引申出李逍遥这个人物的终极內核一一朝闻道夕死可矣。
也就是这份內核撑起了这个角色,才造就了李逍遥成为了世间唯一的“剑仙”。
正所谓九子连线,以点带面,各有不同,但又能代表社会的某些形態。
安导全盘的创作思想和思路,在他们演员这两天彻底明晰自己的角色定位与意义后,
令《大唐仙侠传》在他们的脑海中拉开了文明相传和古典风格结合下,一幅波澜壮阔的、
人文底蕴深厚的艺术画卷。
但是,还不完整。
这个“不完整”是刘松仁说的,在私底下跟演员们交流中探討出来的。
就看九子所代表的角色,所有人都是悲情人物。
赵灵儿的义父亡,刘景的撞南墙。
林月如的求认可,徐乾的困村庄。
李逍遥的陷迷惘,欧阳寻的执念狂。
沈清河的治水难,玉娘的爱迷茫。
石浩的守结界,九子命运尽沧桑。
基於这个世道,以及故事背景的宏大框架,九个人其实都是底层人物。
安导设计的故事,通过这九个人的遭遇发出吶喊,从不同角度意图传播出一种“看破红尘,人间清醒”这么一个思想观念。
但是,光底层人的吶喊又显得像是有点在无病呻吟。
在现实社会中,有多少底层人受生存所迫在心中发出过吶喊,可有什么用呢?
因而,刘松仁认为,他们这盘出的故事结构还欠缺一环。
可是,欠缺什么样的一环,谁也说不清楚,
封天之后,苍生靖平。
欧阳寻、赵灵儿、石浩、玉娘消亡,其余五人倒是有个好结局。
但如此结局就完了?
这故事內核总是有一点什么缺失的东西。
正在此刻,只听片场传来女帝的爽朗之音:“煌煌之世,决决华夏,纵有祸难,必人定胜天!!”
剧组的氛围为之一证,被吕中这颇有气势的言语与台词功底所感染。
刘松仁、陈创、乔振宇等演员们,脑海中却如同有轰鸣般一声炸响、放空。
所欠缺的一环来了!
九子代表的九个角色,有所悲情遭遇后的所行之事,不就是为了这一句话么?
若不然,李逍遥在镇上快活过一生即可,赵灵儿在深山照顾入魔的义父亦是她所愿,
刘景混入潜规则圈早就升官发財了,沈清河选下担子不管百姓更是逍遥快活然而,所有人的选择都是在逆流而上,他们的追求不正是这一句“人定胜天”?!
吕中老师的戏他们是不知道的,安导的安排也不会告诉他们。
但如今下位者的吶喊,得到了上位者的呼应。
而这,才是华夏文明延续中最完整,也是所有人都想看到的人文环境上的完美构造!
刘松仁大喜过望,激动得不能自抑地道:“《大唐仙侠传》,这是一部真正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