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或许安导是个天才(1/2)
第340章 或许安导是个天才
赵灵儿事情的真相揭幕,让李逍遥等人感慨方千。
也幸好有缉妖司的官差在场,让赵灵儿的清白与內心困苦得以正名和解脱。
全城张贴的告示中,述说了妖物作票案件的始末,也让城中百姓们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对於几家青楼老板捏造的谣言,致使赵灵儿遭受污衊与迫害,最终背井离乡隱於深山不敢见人的真相,再度成为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只是这会儿儘是嘆息与同情之音。
缉妖司的人巡游於街道之上,听闻到附近百姓的议论。
缉妖司头子,小配角朱亚文不禁嘆道:“好的事情不见得人人称颂,坏的故事倒是能传得方古流芳,这次若不是我等恰好见证了此事,灵儿姑娘恐怕就是含冤一生的结果。”
他摇头晃脑道,“人心虽不古,但正义恆在。”
“头儿,你是在称讚你自己吗?”群演下属调侃道。
一行缉妖司的人笑了起来,镜头以他们的视角,前往赵灵儿的那座茶馆。
离茶馆还有些距离,就听到动听的琴音传来,还有许多百姓在门口驻足观望朱亚文带头走了进去,只见佟丽雅在正位抚琴,乔振宇斜靠在一边立柱上聆听,刘松仁端坐一旁边喝茶边听悦耳琴音。
李逍遥帮赵灵儿为其义父砌了座坟后,就隨赵灵儿来到了城中茶馆。
赵灵儿时隔几年再回故居,心中感慨不已,情不自禁地坐下抚琴。
古代的伶人不少,就跟现代娱乐圈中的明星一样,哪个地方都存在。
但能被称之为名伶的人,如同现代的巨星,屈指可数。
就听那赵灵儿的琴音,能让门口观望的百姓如抚平心灵般安静下来,能让走进来的缉妖司的官差为此止步,生怕扰了“仙音”。
在宛如洗涤灵魂般的乐曲氛围中,镜头以赵灵儿婉约地抚琴姿態为焦点慢慢升空,俯瞰全城繁华、喧闹而又安详到颇具一种寧静致远的意境景象。
这时,佟丽雅饰演的赵灵儿传来歌谣“忆往昔,笑语盈,琴音婉转待知音。奈何嫌言如魔障,父女相依隱山林。
山间月,照伶仃,茶馆旧影梦难醒。流言似箭穿心过,芳名蒙尘泪满襟。
妖物现,祸乱生,真相渐明心稍寧。善恶到头终有报,正义昭昭暖寒星。
今抚琴,意难平,弦音诉说半生情。愿化清风拂尘世,从此人间少音。”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词是安茜写的,找音乐老师配了古琴的曲。
结合唐朝的“长嘆调”,整首歌的旋律仿佛都在一个调上,听起来没什么起伏,但平平的调子中满是呢喃婉转之意境,让人心静又五味杂陈。
歌词意思的表达也遵循著安茜自己內心的意愿,望人间少些流言语,望这个圈子少点网暴。
而將这词结合在赵灵儿的开场剧情中,又让这种意愿化为了深度与內涵,定能让观眾细细品味和感悟。
这样的一首歌谣,也进一步加深了赵灵儿这个角色的人文底蕴,使人物更加饱满,使之更加艺术化,也更能象徵美好。
隨著歌声的传开,整个片场安静得落针可闻。
原本片场拍戏在旁观者视角中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但在此刻所有人都仿若沉浸在了歌声之中、赵灵儿的故事之中、《大唐仙侠传》的世界之中。
很多剧组人员经歷过千禧年后社会的浮躁,以及影视圈的创作越来越不严谨和降低了格调的氛围,来到安导的剧组却仿佛回到了过去那极为艺术的年代。
不管是《西游记》还是《红楼梦》,每个角色及代表的故事刻画出的人文底蕴,以及源远流长的文明標誌下的让人自行感悟的意境,好似在《大唐仙侠传》
中得到重现。
他们的安导也付出了十足的心血,在仙侠题材市场还较为空白的当下,是真的在深度挖掘与探寻何为华夏仙侠故事,这样的行为就很艺术。
而从安导身上传来的这样的一种渐渐浓厚的文化精神,在整个剧组深入蔓延,使得各部门人员钦佩安导如此用心创作的同时,也更为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拍摄环节。
在他们看来,《大唐仙侠传》照这个质量拍下去,不说一剧封神,但起码也会是一部经典之作。
“过。”
安导喊过了,片场的人也一时没回神。
而且,不知为何,一阵抽泣声传了过来。
眾人一看,原来是佟丽雅趴在古琴上哭了,让在场的剧组人员不知所措。
佟丽雅只觉得赵灵儿这个角色太打动人心的,唱歌的时候,越唱越感动,让她忍不住潜然泪下。
明明才遭遇了悲剧,且这个悲剧还是这个世道带给她的,她却仍愿世界一切美好,心灵的纯粹感人至深。
或许是音乐与歌词让这层意境更能让人代入,致使她这个演戏经验並不丰富的人,竟也入了戏。
对比那第一版的赵灵儿,其人物弧光的设计几乎没有,创作者是想靠赵灵儿的形象以及美好的滤镜来打动人,所以第一版很讲究要找对演员,演员没找对自然就扑了。
而安导这一版的赵灵儿,不是通过人物形象来打动人,而是通过剧情与思想上的精神传达,让人物有血有肉並立体饱满后打动人心。
简而言之,第一版的赵灵儿讲究找对演员来捧剧;
而安导这一版的赵灵儿,则是剧捧人。
只因这个人物设计並刻画得太好了,去娱乐圈隨便找个稍微契合角色的女演员,她觉得都能够通过这个赵灵儿而火。
因此,通过这段剧情的演绎,也让她对这个角色愈发的珍惜。
佟丽雅的助理看她哭了,想去片场安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