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温情与利害(2/2)
他“砰”的一声,右手握拳用力捶了下桌子。
他不顾手上传来的微痛,破口大骂道:“5个亿!他怎么不去抢银行?张口就来!”
秘书有点战战兢兢,轻声说道:“是否要召开个股东会,一旦媒体传出去或会影响內部军心。”
何国华缓和下情绪,坐在了办公椅上,没回应秘书的话,自顾自地思索了起来。
他预料到华逸尘会提出禁止使用侵权软体的诉求,这也是他绝不会同意的点。
华夏今典院线控股方是背后的今典集团,他这个老总位置要坐稳,自然要给院线带来利益和发展。
光影放映技术带来了暴利,说不使用就不使用,那损失的利益只能是他背锅解决背锅的內部方式就是,释放他持有的院线股份以填补院线的损失。
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他预料到了这个决计不会答应的诉求,那调解结果的失败就是註定的。
他也预料到华逸尘会提出索赔的诉求,对此也做好了无所谓的心理准备。
反正调解註定失败,华逸尘提索赔就提吧,提多少都无所谓。
但万没想到华逸尘要索赔5个亿!
还夸大其词说能让他赔10个亿都不止!
这真的让他一下就破防了,这数字远远超越了他的心理预期。
即便知道调解註定失败的结果,他因这个天价索赔也忍不住暴怒。
侵个权就要赔5个亿?这真的很难评,只能骂而娘之。
別的不说,这5个亿一旦赔付,於他而言的后果將比禁止使用光影放映技术还要严重。
他这个董事长百分百下马,集团董事会肯定会安排人把他取代。
如此预计中的结果,怎能不破防?
还有一个利害的点,一旦他从这个位置下马,那他打造的“新经济”圈子就会分崩离析。
数字电影是新兴行业,华夏今典院线作为国內第一条数字院线加发行,在这个开荒初期该怎么发展?
想要发展数字影院,首先要有数字电影,只有有足够的片源,观眾才会不断走进影院。
可数字影院的票房规模又不高,拍数字电影又赚不到钱,投资商又怎么会投资?
投资商不投资,那些电影公司怎么拍电影?
这在05年的发展蛮荒期中,简直就是个恶性循环,只能通过国家补贴拍电影来慢慢发展。
可这发展速度,要把院线做强做大得到什么时候去了?
想要加速发展,唯有搞定投资商,才能搞定电影方,才能得到更多的片源,
才能让华夏今典院线愈发壮大。
因而,他想到了一个“投融资”的方式。
一部电影成本1000万,分成若干份卖给一级投资市场,然后再把份额拆分並溢价卖给二级投资市场。
比如在一级投资市场中,1000万的10%就是100万的购买价。
但到了二级投资市场中,10%的购买价就会转卖至200万。
然后可以再转卖,把200万10%份额卖成400万、800万甚至更多。
影视行业资本不傻,专业的人不会来这么投资。
但架不住行外人土不懂行情,架不住把股份包装成基金或理財项目后,那些来买的人民群眾都是一片白纸,压根不了解投资的到底是什么玩意。
如此一来,转卖出去份额的投资商全部获利,电影方得到资金拍摄电影拿国家补贴同样获利。
而他华夏今典院线得到崭新的片源,得到一群投资商的青,更加获利。
华夏今典院线也凭此“新经济圈”,或者说是“影视金融圈”,达成了很多亮眼的成就。
05年的30多部数字电影,有7部就是他带头“投融资”融出来的。
06年的50多部数字电影,更是有16部电影是他搞出来的。
去年07年70多部数字电影,更是增高到了23部之多。
他更是凭藉片源优势,不计票房多寡为代价,不发行给其余院线,以此来打压同行院线缺少片源量的生存环境。
也因如此,去年07年的华夏今典院线,完成了3.2亿人次观影量,跨越式的超越国营的华影星美登顶国內第一数字院线的位置。
何国华一度引以为荣,没有他的带领,华夏今典如何能这般大放异彩?
他也有自己的野心,以他打造出来的“投融资”的资本圈,绑架华夏今典以图让集团董事会让步,给他更多的对院线的掌控权。
他对此很有信心,毕竟他能批量融资出电影片源。
手握別人没有的大量片源,在当下缺片源的市场中,院线的发展还不简单吗?
集团董事会也会因此得利,所以他雄心勃勃,认为他的规划定能达成。
他打造出来的“投融圈”,既盘活了多家数字电影公司,又刺激了数字电影投资市场,大大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对此他一直引以为傲,在外表现得十分狂。
但或许何国华忘了,也许是不在意,甚至是不在乎的,便是那些买了基金和理財项目的散户群眾,彻底沦为了他发展中被吸血的韭菜。
“擬个股东会吧,简单说明下情况。”
“是。”
听到何国华发令,秘书立刻去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