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与两校的交流2(1/2)
第133章 与两校的交流2
国家於千禧年引入数位技术,经由科学院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去后门式”改进,使其实现了完全的“华夏化”,隨后便步入內部测试阶段,
在此期间,各大设有电影相关专业的院校,也参与到內部测试之中,成为辅助单位。
中戏与北电作为行业內颇具影响力的院校,位列第一批获得数位技术支持以及数字设备的院校级单位。
不过,这两所院校所拥有的数字设备,用途仅限於测试、试验、开展研究工作以及学术层面的理论教学与论证,並不面向普通学生开放。
直至前年,学校接到相关通知,尝试在导演系和摄影系教材方面做出改进。
与此同时,数位化教学在理论知识层面开始进行实验性的开放尝试。
而到了去年下半年,国家就出台了关於数字电影的“试行”文件。
对於院校中研究生以下的本科生群体而言,大部分学生依旧沉浸在胶片电影的学习氛围里,毕竟在国內市场,胶片电影占据主流地位。
仅有一小部分学生对数位化技术、数位化摄影以及数位化剪辑抱有浓厚兴趣,然而他们虽对数位化方面的知识略知一二,可在实践操作层面却几近空白。
胶片画面与数字画面存在诸多显著差异,无论是成像效果、画面质感,还是数字声学以及数字荧幕光线等方面,二者皆处於不同层面,有著明显的区別。
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播放讲解的电影皆是胶片电影,这使得学生逐渐形成了对胶片画面的固有认知与想像模式。
这个固有想像力,在拿胶片摄影机拍戏的时候,通过小屏幕观察,就能想像出画面放大后放在大荧幕中的样子,从而在摄影中做出各种判断,这就是摄影师和导演最重要的画面经验。
然而,这个固有想像力,在拿数字摄影机拍戏的时候,同样会让人想像成胶片画面,而不是数字画面,因为学生没有数字画面的想像力。
那这就不对了。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一个是光学成像,一个是数字成像,底层逻辑都不同,画面感上的差异就是两个维度。
正如华逸尘所言,若以胶片画面感去拍摄数字电影,最终拍出的成片大概率就是垃圾。
部分学生有心投身数位化领域,可学校在这方面所能提供的支持却较为有限。
准確来讲,並非没有条件支持,只是鑑於市场仍以胶片电影为主流,教学方向自然会倾向於主流领域,毕竟学校需为学生的就业考量,若偏离主流,学生毕业后恐面临就业困境。
所以,学校配备的几块数字荧幕以及相应设备,对於学生而言,处於半开放状態,会优先保障研究生、博士以及教师等群体进行学术研究的需求,而后才会考虑向普通学生租借或提供使用机会。
这般条件,確实难以充分满足学生对於数位化电影的学习与探索的渴望。
在高雄的思量下,华逸尘计划將其电影院开放一个放映厅,专门供这些学生、教师以及有相关需求的研究生、博士使用。
这一提议,在当下国家刚刚推行数字电影,尚未明確能否成功打开国內市场,导致教育局与学校难以决定是否將胶片电影教学全面数位化的阶段,对於校內那些对数位化感兴趣的各层级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与研究需求的。
“我觉得不错。”高雄对自己学生的想法表示支持。
华逸尘適时接话道:“影院建成后,我会保持全天24小时营业。”
“24小时营业。”刘立滨失笑。
华逸尘这般做法,旨在尽力为学校提供便利,期望达成一种双贏局面,以获取学校方面的支持。
这小华同学为了得到学校的支持,倒也是儘可能的为学校著想,达成一个双贏的局面。
只不过,相比於学校给到的用钱买不到的支持,这小华同学的这点回馈不见得是双贏。
况且,学校若想要数字设备提供给学生学习或研究,也不差这小华同学的一个放映厅。
但学校对学生的投资和资源倾斜,在初期並不说一定要双贏,往往都是投资一份潜力,再以观后效。
“这样吧,等你把规划完善好,不再只是一份草稿的时候,你再过来找我们,好吧?”
“好的,耽搁副院长和高老师的时间了,那我先回公司把规划落实好。“
华逸尘说完便起身离开,他也懂这种事不是一而成,学校方面总需要时间去考量。
只是走到门口时,他想起与北电相关的事宜,又转身问道:“刘副院长,我有个疑问。“
“你说。”刘立滨略显疑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