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到乾清宫报到(1/2)
“既然叶煊这么说了,你们两个就退下吧。”
朱元璋的声音像是被抽乾了所有情绪,每个字都匀速地砸在地上,连空气都未被搅动分毫,显得很平静,很阴沉。
蒋瓛和毛驤立刻躬身,迅速退去,跟在陛下身边多年,他们能感受到陛下现在的心情很不好。
他们也不是很想听接下来谈话的內容。
虽然对於这起案件的另外一层原委真相很好奇,但看叶煊这样子,很是想让他们两个退下,就代表著接下来谈话的內容可能涉及到了皇家问题,这可不是他们能听的,若是继续听下去,很有可能小命不保。
两人退出这片区域后,並没有直接离开贡院考场,而是镇守在两侧,並唤来大量锦衣卫,严格禁止任何人进去。
“叶誊录,还是个厚道人啊...”蒋瓛不禁道。
闻言,毛驤点了点头,“確实,有些话就不该是你我能听到的,叶誊录很明显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让我们两个离开,他这是有意想要保住我们的命。”
他们两人心狠手辣,特別是在狱內审判官员时也是绝对不留情的主,但也知道有恩要报的道理,同时叶煊这个人未来必然起势,他们自然要想著好好结交。
同一时刻,隨著蒋瓛和毛驤离去,朱元璋的面色不温不火,看不出来情绪,看了叶煊一眼:“他们两个走了,说吧。”
“你认为,浙东系和淮西系文官恩怨纠葛这么重,为何还会联合在一起?又为何要让毛驤和蒋瓛退下?”
即使是朱元璋,此时也挺好奇的。
闻言,叶煊深吸了一口气。
强行让自己的心態稳住,他这个猜想很大胆,但同时也是最接近真相的。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隨即,他这才言道:“淮西系、浙东系文官爭斗多年,导致两系骨干刘基、宋濂、胡惟庸等人灭亡,再加上各种利益、恩怨、纠葛,导致两系不合,他们確实不可能联合在一起。”
“但,根据臣的猜想,他们確確实实是联合在一起了,这其中有著种种原因。”
“首先就是科举舞弊若是成功,以两系联合的力量,足以保证根本不会泄露出去,这是远远比举荐制度和旧的科举制度,更適合他们文官大族的获取利益方式。”
“其次...”说到这里,叶煊看了朱元璋和朱標一眼,身躯微躬,道:“其次,就是因为皇长孙朱雄英。”
皇长孙朱雄英!
这六个字一出,仿佛周围的温度冷了许多,朱標立刻变色,朱元璋更是露出了危险的目光,那眼神很冷、很尖锐,似要將叶煊看透。
“你清楚你在说什么么?淮西、浙东两系文官联合,能扯到咱的乖孙身上?”
科举舞弊定性已经够严重了,若其中在牵扯到了皇家的人,更是牵扯到了朱雄英这种未来的皇太孙、现在的皇长孙,严重程度则更上一层楼,此刻哪怕朱元璋的心绪也不稳定起来。
这群文官的胆子,真的这般大?
“臣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叶煊给出肯定的答覆,这个猜想同样几乎就是事实,明朝时期文官大族的胆子,大的惊人。
他之前有过类似的猜想,只觉得不太可能,但隨即想到明朝歷史上文官大族做的事情,又觉得不是不可以理解了。
叶煊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语言,继续道:“淮西系、浙东系两系文官爭斗,归根结底依旧是文官体系之间的『內斗』而已,而若是他们面对同样的敌人,再加上他们能获得足够的利益,就不会內斗。”
“譬如宋朝,军队力量失势,文官力量掌权。”
“宋朝是文官大族最巔峰的时期,掌握了整个朝堂、天下的力量,甚至皇帝都对文官大族没有任何办法。”
“而我大明的文官集体,自然也很想让明朝变成如宋朝般,所以他们面对的最大的拦路石,就是军队,也就是开国勛贵集体。”
叶煊说的这个道理,朱標和朱元璋都懂,自古文武对立太常见了,况且当今大明文武对立格外严重,文官们看不起没有文化、不懂儒学的武將、武將们瞧不起不会打仗的书呆子文官,再加上各种原因,实际上矛盾很大。
甚至,文官集体想让大明变成宋朝那般,朱元璋也没有感到意外,若他是文官大族中人,自然也有这种想法。
“但,这又和咱的乖孙有什么关係?”朱元璋的语气几乎堪称质问了,提到朱雄英,朱元璋的情绪波动的特別大。
现在话已经说到这种地方了,蒋瓛和毛驤也出去了,叶煊也不是藏著掖著的人,便直言道:
“皇长孙朱雄英生母,为太子妃常氏。”
“常氏,开平王常玉春之女。”
“因此皇长孙天生就拥有著开国武將勛贵的支持。”
“也就是说,未来若是不出意外的话,那么若干年后皇长孙继位,开国勛贵依旧占据朝堂上的大部分力量,文官集体依旧被军队压制的抬不起头。”
“这不是文官集体想见到的。”
“可他们就算不想见到,也没有任何办法。”
“而现在,皇长孙所染天乃不治之症,如今太子妃吕氏被扶正,那么未来的皇长孙就是朱允炆,太子妃吕氏之父吕本,本来是元朝太常寺卿,吕氏世代文官大族天生有著文官集体的支持,朱允炆殿下从小受到儒学薰陶,有著文官力量的支持,文官集体自然也更想让朱允炆殿下未来成为皇太孙。”
“未来陛下若是选择让朱允炆殿下成为皇太孙,原本天然支持皇长孙朱雄英的军队力量、开国勛贵势必会遭到陛下清理,这就將导致未来大明將是文官集体的天下;这是文官集体想看到的,他们都是聪明人,也能预见到未来的部分情景。”
叶煊分析事情原委的同时也在时刻注意著朱元璋的面部表情,见对方始终面色平淡,便继续给出自己的猜想。
“这是整个文官集体想要发生的事情,也是对於整个文官集体有益的事情,再加上科举舞弊也同时是对整个文官集体有益的事情,他们自然而然联合在一起,毅然决然的选择让文官大族子弟进行作弊;同时这也是为了让我大明朝在短时间內,整个文官集体增生出大量的力量,以此来抗衡皇权,让陛下和殿下未来选择朱允炆殿下为储君、而非朱允熥殿下!”
有句话说的很对。
身在局外,更能看清真相。
叶煊了解整个明朝的歷史,站在宏观角度上能看清楚各方的利益、需求,再加上足够的信息,很容易能推算出事情的经过和原委。
实际上,原本的歷史中,文官集体最终的目的有可能达成了。
《明史纪事本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