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改变李世民的对外思想(2/2)
也怕这些妃嬪背后的家族,借著抚养嫡子女为由,扩大势力,所以李世民打算亲自抚养。
如今李泰提出来要替长孙皇后看顾弟弟妹妹,李世民倒是能接受。
而且武德殿又离太极宫比较近,李世民想见这几个孩子,日日都能见到。
思考了一会,李世民点头同意了李泰的提议。
“也好,稚奴平日总是吵著要跟你读书,如今倒是遂了他的愿了。”
待李世民吃完面,李泰才將刚才唐俭与他说的事,完完整整的复述给了李世民。
毕竟此事在可大可小,全凭李世民的態度。
真较起真来,唐俭这属於收受贿赂,利用职务之便为其牵线,往重了说,甚至能引发通敌之嫌。
按唐律规定,受財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
按这个標准量刑,光是收受贿赂这条,唐俭收取的財物,他九族加一起都不够绞死的。
而李泰李泰作为亲王,擅自接触藩国人员,罪比唐俭更大。
李世民听完不见怒意,只是咂了咂嘴,“这个唐俭啊,如今是越来越不像样子了!”
当年唐俭出使突厥时,因李靖突袭险些丧命。
李世民事先知道李靖突袭突的计划,是默许了可能会因此牺牲唐俭的事。
后来李世民为了维护形象,还故意当眾斥责了李靖。
包括唐俭心里都有几分猜测。
李世民一直对唐俭心中有愧,他並不打算在这件事上追究唐俭。
李世民最喜欢李泰的一点就是,李泰无论要做什么事,不管是好事还是要坑人的坏事,都会坦荡的与他说明。
李泰想私下见藩国的学子,李世民没有意见,但是对於李泰想坑他们的钱,李世民觉得这样有点不好。
李世民对外使用的是怀柔政策,只要藩国愿意臣服,他就一律接纳,即便是东突投降的部眾也被安置在河套地区。
且李世民曾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是通过接纳臣服藩国,塑造包容开放的天可汗形象,为的是吸引更多外邦归附。
所以才会允许高句丽、新罗等国贵族子弟入唐留学,以文化融合巩固臣属关係。
可李泰认为,在大唐初期李世民的做法是对的,但是在有能力剷除敌人的时候放过他们,甚至是接纳包容他们,这样带来的隱患过大。
歷史证明了,外邦人是养不熟的,在他们有能力与大唐叫板的时候,毫不迟疑的就会反咬弒主。
“青雀儿毕竟这些藩国都已经臣服大唐,我大唐作为天朝之国,应对其礼待。”
对於李世民的这种想法,李泰觉得非常有必要进行纠正。
李泰微微摇头,“阿耶青雀认为,如今这些藩国老实只不过是因我大唐实力雄厚,是因为阿耶你能镇住他们。
高祖在太原起兵时,也因形势所迫归顺过突,那如今又当如何?
周朝曾经那么强大,不也是被诸侯国一点点蚕食吞併的么,但好在我们都是同族。
阿耶可曾听过一句话,非我族人其心必异!
从始皇起,我华夏之人便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千年来不管分裂成多少势力与国家,不管最后是谁来做皇帝,到最后共同的信念都是一统。
我们守著自己的国土,自持天朝不主动去侵略其他国家,可那些番邦之人,千年来从来没有停止犯边。
现在是高昌要反,后面就是高句丽、百济、新罗,甚至是倭国。
阿耶你可曾想过,因为你的怀柔包容,让他们日渐强大,若有一日我们的后人镇不住这些藩国时又该当如何?”